“我梭哈之后就暴跌,没有比我更倒霉的了。”一句网友的自嘲,道出了本轮金价震荡中众多投资者的遭遇。
10月以来,国际金价在创下历史新高后急速回落,剧烈波动让高位入场的散户措手不及。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本轮金价调整更倾向技术性回调,而非趋势性逆转。据芝商所数据显示,10月黄金期货交易市场整体表现“比以往更健康”。
展望未来金价走势,多位分析师认为,“黄金可能买贵,不会买错。”在美国赤字财政和量化宽松难以真正结束的背景下,黄金正在经历再定价的过程。在宏观不确定性高的时期,黄金能有效提升整个投资组合的稳健性。
金价高位震荡
2025年以来,国际金价接连突破历史高点,一股黄金投资热潮席卷全国。金条销量激增,今年上半年我国金条及金币消费量达264.24吨,同比增长23.69%。金条投资成为普通人参与黄金市场的主要方式,年轻人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的“攒金计划”。
然而,10月以来,金价的剧烈波动让众多投资者措手不及。10月21日,国内上海金现货价格触及历史最高点,正是在这一天,李女士多次买入,合计共买入约1000克金条。她说:“平时都玩200克、300克的,那天头脑一热就买了很多进去。”但金价在短短数日间急速回落,“如果现在割肉的话要亏10万元,所以现在打算先不动了。”
期货市场的投资者则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一位网友在金价急涨急跌中遭遇重创,他表示“之前一直空单,但前两天感觉快不行了,冒出了梭哈一把多单的想法”。然而多单刚一买入,金价突然下跌,在爆仓之前他赶紧清了仓。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伦敦金现货价格徘徊在4000美元/盎司上下,较本月高点回落约8%。
“金价在六个星期内暴涨了超过1000点,出现技术性回调再正常不过。”淡水泉(香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在其文章中表示,这是一场迟来的调整。美元汇率的上升、地缘政治的缓和以及杠杆盘的退出,带来了这轮急跌。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同样认为,本轮金价调整更倾向技术性回调,而非趋势性逆转。其判断主要基于两大原因。首先是黄金前期涨势过快,市场存在技术性修复的需求。金价今年以来涨幅约56%,市场呈现近乎抛物线式的上涨,技术上面临严重超买。在金价六个星期内暴涨超过1000点后,出现调整再正常不过。
其次是风险偏好阶段性回升。陈雳表示,近期全球贸易摩擦略有缓和,美国政府停摆风险也在一定程度减弱,这暂时削弱了黄金的避险吸引力,从而促使资金流向风险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的最新政策表态也为市场情绪降温。北京时间10月30日凌晨,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3.75%-4.00%。同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12月降息“远非板上钉钉”,这一表态令市场对后续降息预期降温。
中信期货认为,美联储本次会议体现政策层“稳增长、防风险”的取向,名义利率下行对黄金构成阶段性支撑。但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偏鹰,削弱了市场对持续宽松周期的信心。与此同时,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被动收缩已使银行体系储备金占比降至14%以下,短端流动性趋紧推高了隔夜及回购利率。中信期货认为,当前资金紧张并非季度末的暂时现象,而是结构性储备受限所致,意味着美国金融体系已从“超额流动性”阶段转向“边际紧缺”。
这种流动性格局的转变在短期内压制黄金价格弹性。高利率与强美元提升了持有成本,使无收益资产的配置吸引力下降。但从中期视角看,一旦资金市场压力持续上升,美联储若被迫提前重启资产扩张,黄金的避险与流动性对冲属性将重新凸显。
市场比以往更健康
尽管近期金价持续震荡,但从芝商所的数据来看,10月黄金期货市场整体表现“比以往更健康”。
“通过未平仓合约数据来分析,未平仓合约反映的是市场上所有持仓的总和,当市场过度波动或出现大规模获利了结时,往往会出现交易量大幅增加、未平仓合约数量下降。但10月的情况并非如此。”芝商所董事总经理兼全球金属产品主管Jin Hennig日前对记者表示,虽然确实存在一些获利了结的仓位调整,但同时市场上也有大量新建仓活动在进行,这说明市场参与度持续提升。
Hennig告诉记者,当前整个贵金属板块都保持着良好的交易活跃度,这种态势并未因10月发生的油价危机而改变,表明投资者对黄金走向及其基本面仍然保持乐观。从芝商所基准的100盎司黄金期货合约,到10盎司及1盎司的合约,所有产品在10月都创下了交易量纪录。
从整体来看,芝商所今年的黄金交易数据再创新高,在去年已达到创纪录水平的基础上,今年整体交易量增加了20%。
交易增长的背后,一大趋势是散户投资者正在大规模重返市场。Hennig表示,从芝商所的合约交易数据来看,微型黄金合约(10盎司)和今年1月新推出的一盎司黄金期货合约,交易量均增长了一倍以上,目前微型黄金合约交易量已超过100万份,一盎司合约达到约18万份。“当然,机构投资者和大型银行等客户群体也有参与,但散户的回归无疑是今年最大的市场趋势之一。”Hennig表示。
Hennig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全球股市表现强劲的同时,金价也在创历史新高。这种股市与金价同时走高的现象较为罕见,也使得黄金吸引了更多不同类型的市场参与者。
黄金在资产配置体系中的角色悄然变化。与以往不同,黄金价格的涨势与美元指数等金价的传统锚点相背离,市场普遍认为,金价的锚定物逐渐转移。
陶冬认为,黄金正在经历再定价的过程。二战后美债是全世界约定俗成的高信用高流动性锚定资产,被称为零风险资产。如今美债的信用在褪色,美国政府无节制的赤字财政政策、国债市场上的大幅动荡、在地缘政治中被武器化,美债不再是零风险了。“资本市场寻求政治中立、不受央行干预影响、但流动性充沛、信用良好的替代资产,那就是黄金。”
“黄金正在资产配置中取代部分主权债功能。这一现象正在发生,尤其是在传统债券对冲风险功能减弱的背景下。”在陈雳看来,这种替代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避险功能的替代。在通胀高企、政府债务高企的环境中,主权债的实际收益率可能为负,其作为投资组合稳定器的功能下降。黄金因其与股票等其他资产的低相关性甚至负相关性,正被更多机构视为有效的风险分散工具。二是抗通胀功能的强化。黄金传统的抗通胀属性,在当前宏观不确定性高的环境下,比负利率的主权债更具吸引力。
整体而言,陈雳认为,当前金价的锚定物已经从传统的美元指数,扩展为一个更复杂的多维锚定体系,金价主要充当结构性锚定和情绪锚定作用。从情绪锚定来看,持续的地缘政治冲突为金价注入了风险溢价。一旦局势紧张,这部分溢价会迅速推高金价,反之缓和则会使其回落。这也解释了为何近期地缘政治略有缓和时,金价出现了快速回调。
可能买贵 不会买错
短期来看,金价面临诸多下行风险,但多位分析师对黄金的长期前景保持乐观。
“长远来看,坚定看好黄金,黄金可能买贵,不会买错。”陶冬称,尽管在过去几年诸多央行调高了政策利率,但信用超发的时代远未结束。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本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各国仍在肆无忌惮地推进负债型增长,赤字财政触目惊心,这些债务负担最终主要靠央行通过资产负债表扩张来买单。赤字财政不结束,量化宽松就不会真正结束。
陶冬表示,上次黄金被再定价,发生在本世纪初。2004年首只黄金ETF上市,开启了实物黄金证券化之路,降低了黄金投资的购买门槛和交易成本,黄金资产从此进入了普通人家的配置组合,黄金ETF支撑起黄金牛市。面对2008年后各主要工业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无论机构还是个人甚至主权基金,都需要重新考虑如何对冲通胀风险,于是越来越多的流动性追逐有限的可信赖的黄金。
陈雳同样认为,在当前波动加大的环境下,黄金依然是大类资产配置中值得保留的一部分。“但其角色应是风险对冲和长期保值,而非短期投机。”他表示,在宏观不确定性高的时期,黄金能有效提升整个投资组合的稳健性。
谈及金价未来的潜在风险,陈雳提示投资者关注四点。首先是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如果美国通胀韧性超预期,导致美联储降息步伐显著放缓、幅度减小,甚至释放加息信号,将是对金价最直接的打击。其次是全球地缘政治局势超预期缓和。风险溢价的消退会直接削弱黄金的避险买盘。第三是美元超预期走强。美国经济的相对强势可能推动美元指数持续走强,从而压制金价。第四是技术性破位引发的连锁抛售。若金价跌破关键支撑位,可能触发程序化交易和杠杆资金的强制平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