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聚焦>> 财经观察>>正文内容

业绩不振叠加定增落空 曙光股份困局难解

2025年11月12日 来源:北京商报

曙光股份筹划近一年的定增项目,最终未能“落地”。11月10日晚,曙光股份披露公告称,公司终止向实控人定增募资补流并撤回申请文件。据悉,曙光股份原拟募集资金不超过3.39亿元。此次定增落空的同时,曙光股份业绩承压明显,净利已连续四年为负,今年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减亏。针对相关问题,曙光股份方面于11月11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不超3.39亿元定增终止

11月10日晚,曙光股份发布终止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并撤回申请文件的公告。

曙光股份在去年11月发布的定增预案显示,拟向实控人之一梁梓发行股票,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49亿股,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3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梁梓以现金方式认购,本次发行构成关联交易。彼时,曙光股份表示,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资产负债率将进一步降低,财务结构将更加稳健,抗风险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不存在通过本次发行大量增加负债(包括或有负债)的情况。

今年7月,曙光股份收到上交所出具的《关于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不过公司并未回复。

如今筹划数月,曙光股份定增事项最终未能如愿。对于终止原因,曙光股份表示,综合考虑当前外部环境,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发展规划等因素,决定终止此次定增事项。终止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不会对公司当前正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告诉记者,实控人通过认购定增股份,可以增加其在公司的持股比例,进一步稳固对公司的控制地位;此外,定增的发行条件相对灵活,一些处于发展阶段或面临短期经营困难但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也有机会通过定增获得资金支持。不过,受到市场环境变化、公司经营情况变动、监管政策等因素影响,公司可能会最终选择终止定增事项。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2023年末、去年末和今年前三季度末,曙光股份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4.8%、54.19%、61.09%、65.17%,呈上升趋势。此外,财报显示,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末,曙光股份短期借款约3.18亿元,长期借款约4082.5万元,公司账上货币资金仅1.35亿元。

股权关系方面,曙光股份的控股股东为北京维梓西咨询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实控人为梁梓、权维夫妇。

今年10月,曙光股份曾进行高管调整,董事长贾木云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投资委员会委员职务,权维因工作调整辞去副总裁职务,两人原定任期到期日为明年8月28日,不过,两人辞职后仍继续担任公司董事。公司于10月21日召开第十一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同意选举权维为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董事长。

净利连亏多年

从业绩表现来看,曙光股份还面临业绩亏损的局面。自2021年以来,公司净利就为负值。

资料显示,曙光股份2000年登陆A股市场,主营业务分为汽车车桥及零部件业务和汽车整车业务。财务数据显示,2021—2024年,曙光股份营收分别约24.8亿元、16.72亿元、13.64亿元、14.75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4.59亿元、-3.34亿元、-4.7亿元、-3.41亿元;对应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5.09亿元、-3.57亿元、-4.78亿元、-3.41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曙光股份营收约11.72亿元,同比增长24.13%;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2.22亿元,同比减亏;对应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约为-2.2亿元,同比减亏。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曙光股份还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不过今年4月21日起,公司成功“摘帽”。

针对业绩表现情况,曙光股份方面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受主要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整车产销量未达到预期。公司正全力拓展订单、积极研发新产品,提升产能利用率,有效摊薄固定成本,切实推动降本增效。目前,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正在逐步改善中。

二级市场上,11月11日,曙光股份收涨2.06%,收于3.96元/股,总市值27.07亿元。拉长时间线来看,1月2日—11月11日这206个交易日内,公司股价区间累计涨幅达31.92%,同期大盘涨幅为19.42%。

责任编辑:李康
相关推荐
业绩不振叠加定增落空 曙光股份困局难解

曙光股份筹划近一年的定增项目,最终未能“落地”。11月10日晚,曙光股份披露公告称,公司终止向实控人定增募资补流并撤回申请文件。据悉,曙光股份原拟募集资金不超过3.39亿元。此次定增落...[详细]

奥浦迈并购澎立生物疑窦丛生

奥浦迈重组事项迎来新进展。11月11日,奥浦迈披露收购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澎立生物”)100%股权草案的二次修订稿,这笔总额高达14.51亿元的并购案步入新阶段。...[详细]

“政策+产业”双轮驱动 算力设施绿色发展提速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到,推动新能源与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新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实现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