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产业经济>> 房地产>>正文内容

二手房挂牌量再回升

2025年03月11日 来源:中国经营网

连续下降近半年后,重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再度转向上升通道。

日前,多家市场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重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今年2月份,重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再度突破200万套。同时,今年以来,二手房价修复趋势有所减缓,房价跌幅虽略有收窄,但房价下降城市数量有所增多。

“去年7月份以来,重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见顶回落。进入2025年,二手房挂牌量止跌回升,环比已连涨2个月,但同比仍有较大幅度下降。”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首席分析师王小嫱告诉记者,当前二手房市场成交量仍在提升,但市场信心指数仍在底部徘徊,因此房价止跌还需持续观察。

挂牌量回升

今年以来,重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结束了近半年的下降趋势,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

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14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挂牌量约为197万套,环比上升1.3%,同比下降21.6%;2月份,14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挂牌量约200.6万套,环比上升2.01%,同比下降11.6%。

具体来看,今年1月份,14个重点城市中,11个城市二手房挂牌量环比上升。其中,北京、厦门、杭州、大连、佛山、东莞、无锡、青岛8城环比增幅均超2%,北京环比增幅更是超5%。

“开年首月挂牌量略有上升,不排除系部分业主为了在节前完成交易,提前挂牌出售二手房。”王小嫱认为,在二手住宅去化速度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当前供需压力明显低于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期间,挂牌量回升尚未造成较大去化压力。

从去化周期来看,2025年1月份,重点城市的二手房去化周期为17.1个月,环比上升5.0%,同比下降36.3%;2月份,重点城市的二手房去化周期为18.0个月,环比上升5.2%,同比下降31.5%。

“总体来看,当前二手房去化周期受季节因素影响出现短暂波动。”王小嫱指出,2023年9月以来近一年时间,二手房月度去化周期均在20个月以上,相比而言,当前二手房去化压力总体仍处可控区间。

房价仍在下跌

挂牌量回升的同时,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均价仍在下跌,且价格修复趋势有所放缓。

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100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市场均价为14094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15%,同比下跌5.15%,同环比跌幅分别较上月收窄0.28个、0.01个百分点。

同时,2025年2月,各线城市二手房市场均价同环比“全跌”。其中,一线城市环比下跌0.24%,同比下跌3.66%;二线环比下跌0.11%,同比下跌6.06%;三四线城市同环比分别下跌4.48%、0.18%。

“去年定调‘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以来,二手房价格走势开始发生积极转向,总体环比降幅维持大约4个月的收窄趋势。”王小嫱指出,2025年以来,重点城市二手房价格修复趋势减缓,首月环比降幅扩大,2月降幅略有收窄,整体来看,止跌回稳局势的稳定性仍有待提升。

“以价换量”背景下,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量仍在上升。

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重点14城二手住宅成交83358套,环比下降12.3%,同比上升82.7%。

“在春节假期的影响下,今年2月份二手房市场环比季节性回落,同比大幅上升八成。”王小嫱指出,剔除春节假期数据,今年2月份二手房市场成交较去年同期上升约三成。

从累计数据上看,今年1—2月,重点14城二手房成交量为178487套,较去年同期上升26.5%。

“今年以来二手房成交量整体表现活跃,为近六年第二成交高峰,仅次于2021年同期。”王小嫱表示,当下的市场,成交量的提升很难带动二手房价格止跌,只有市场信心指标的明显改善才能够带动房价止跌。由于市场信心一直处在底部徘徊,房价止跌还需持续观察。

“短期内‘以价换量’行情仍将主导二手房市场。”王小嫱预计,随着利好政策的持续发力叠加市场自我调节,成交量积极复苏、供求关系改善或将逐步引导二手房价格稳定修复。

责任编辑:蔡伊静
相关推荐
二手房挂牌量再回升

“去年7月份以来,重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见顶回落。进入2025年,二手房挂牌量止跌回升,环比已连涨2个月,但同比仍有较大幅度下降。”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首席分析师王小嫱告诉记者,当前二...[详细]

行业转型升级路径明晰 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可期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表示,以项目为中心来构建“白名单”,有利于精准高效满足合理融资需求,切实保障广大购房人合法权益。目前,审...[详细]

龙湖:2024年股东应占核心溢利预计68.1亿至73.8亿元

对于下降的原因,龙湖集团称,主要由于受房地产行业下行的影响,公司地产开发业务的结算收入及结算毛利率下降所致。2024年,龙湖集团运营业务及服务业务保持稳健增长,为集团利润的主要贡献...[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