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产业经济>> 家电>>正文内容

格力深陷“中年危机”:当“分红机器”遇上增长天花板,董明珠如何出牌?

2025年11月17日 来源:中金在线

格力深陷“中年危机”:当“分红机器”遇上增长天花板,董明珠如何出牌?

当一台印钞机开始减速,是加大油门,还是先给股东分钱?格力电器及其掌门人董明-珠,正站在这个微妙的十字路口。

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的发布,像一枚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营收同比下滑15.09%,净利润下降9.92%,连续两个季度的双位数下跌,让这位昔日的白电霸主,与持续增长的“老对手”美的、海尔形成了鲜明对比。

增长的烦恼,是所有巨头都无法回避的宿命,但格力的失速显得尤为扎眼。

市场开始用脚投票,资本市场给格力的估值,甚至被一些分析师戏称为“破产清算价”。

一边是严峻的业绩滑坡,另一边却是格力在11月初抛出的重磅中期分红预案:拟每10股派现10元,总计约55.85亿元。

这已经不是格力第一次如此“豪气”,自上市以来,这家公司已累计为股东派发了超过1776亿元的现金红利。

这种看似矛盾的操作,将董明珠和她的格力推至聚光灯下。在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如此阔绰的分红究竟是回馈投资者的“定心丸”,还是缺乏更好投资去处的无奈之举?这不仅是一个财务决策,更折射出格力在战略层面的挣扎与抉择。

空调“依赖症”遭遇行业寒冬

“成也空调,困也空调”,这句话或许是格力当前困境最贴切的注脚。

长期以来,强大的空调业务是格力引以为傲的“护城河”。然而,当行业的天花板悄然降临,这条护城河也可能变成一条作茧自缚的绳索。财报数据显示,空调业务贡献了格力近八成的营收,这种单一的业务结构,在市场顺风顺水时是效率的象征,但在行业进入下行周期时,则意味着巨大的风险。

2025年,空调行业迎来了名副其实的“冰河时期”。据奥维云网数据,11月空调内销排产同比下降19.8%,出口排产下滑15.7%,连续两个月呈两位数收缩。

雪上加霜的是,消费市场的风向也在转变。当主打性价比的低端机型销量占比突破40%时,始终定位中高端的格力才后知后觉,直到10月才匆忙推出子品牌机型应战。

在存量博弈的时代,反应慢半拍,就可能意味着失去整个阵地。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们早已在多元化的道路上狂奔。美的集团的B端业务(如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收入增速远高于C端业务,而海尔智家的海外业务和高端品牌战略也进行得有声有色,均实现了稳健增长。

相比之下,董明珠多次强调的“格力不止有空调”,在财报上却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其布局多年的智能装备、工业制品等多元化业务,对总营收的贡献依旧微弱。

董明珠的“三张牌”:用确定性对抗不确定性

面对内忧外患,董明珠并未选择激进的变革,而是打出了一套看似保守,实则暗藏机锋的组合拳。这套打法可以被拆解为三张牌,核心逻辑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寻找并放大自身的确定性优势。

第一张牌:豪气分红,打造“现金奶牛”的极致吸引力。

在增长故事不再性感时,什么最能留住投资者?答案是真金白银。高达7%的股息率,让格力成为资本市场中类似“高息债”的存在。

这不仅是对长期投资者的慷慨回馈,更是一种战略姿态:“即便我跑得不够快,但我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愿意与你分享。”

在经济下行、市场信心不足的周期里,这种确定性的高回报,对风险偏好较低的长期资本具有致命的吸引力,从而稳定了公司的基本盘。

第二张牌:政策东风,紧握“以旧换新”的增长稻草。

如果说内生增长乏力,那么紧紧抓住政策的红利,就成了最现实的选择。2025年,国家大力推行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无疑为疲软的家电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从中央到地方,各类补贴政策的延续和扩容,直接刺激了消费需求。

格力虽然在高端市场承压,但其庞大的存量用户和深厚的线下渠道网络,在这一轮政策驱动的换机潮中具备天然优势。这更像是一场“防守反击战”——利用政策窗口期,稳住国内空调业务的基本盘,为战略调整争取时间和空间。

第三张牌:押注未来,将“绿色科技”作为第二曲线的突破口。

在传统业务之外,格力将宝押在了以热泵为代表的绿色能源技术上。

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进,以及欧洲能源危机带来的市场契机,热泵成为了供暖方式的未来之选,市场需求激增。

董明珠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讲述格力的“零碳故事”,强调其在节能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

这并非单纯的概念炒作。格力等中国企业凭借强大的供应链和制造优势,已成为全球热泵的主要生产基地。

对格力而言,这不仅是简单的产品出海,更是将其在制冷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延伸至一个全新的、高增长的蓝海市场,是为企业寻找下一个增长引擎的关键落子。

结语:从“增长明星”到“价值标杆”的艰难转身

董明珠和她的格力,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身份转变。过去,它是中国制造业高速增长的代名词;而今,它必须学会在一个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的时代里,如何为股东、为市场创造新的价值。

这种转变,如同让一位百米冲刺的冠军去跑一场马拉松,考验的不再是爆发力,而是耐力、智慧和战略定力。格力的故事,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制造业巨头的一个缩影:当时代的红利褪去,如何从依赖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转向依赖效率、分红和新价值曲线的“生存模式”。

豪气分红是姿态,紧抓政策是战术,布局绿色科技是未来。董明珠的这三张牌,能否带领格力穿越周期,从一个“增长明星”成功蜕变为一个穿越牛熊的“价值标杆”?市场,仍在等待答案。

责任编辑:文艳
相关推荐
格力深陷“中年危机”:当“分红机器”遇上增长天花板,董明珠如何出牌?

格力深陷“中年危机”:当“分红机器”遇上增长天花板,董明珠如何出牌?当一台印钞机开始减速,是加大油门,还是先给股东分钱?格力电器及其掌门人董明-珠,正站在这个微妙的十字路口。[详细]

海信系资本大整合:传闻背后的战略棋局与变数

近日,有消息称,知情人士透露,海信集团正在酝酿消费电子与家电业务的整合事宜,并预计在未来实现港股上市。该知情人士相当谨慎,指出目前相关讨论仍处于初步阶段,最终是否付出实际行动尚...[详细]

美的与中远海控、普洛斯签订绿色智慧供应链(泰国)交付中心项目战略合作

11月13日,美的集团宣布,近期与国际供应链与金领东南亚(中远海控下属公司)、普顺投(普洛斯下属公司)在泰国签订了绿色智慧供应链(泰国)交付中心项目合作意向书。对于未来的合作,三方...[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