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产业经济>> 金融•保险>>正文内容

中原银行7000万股内资股二拍仍流拍 年内合计被罚528万

2023年12月08日 来源:中国网财经

近期,中原银行7000万股内资股在打7.65折的情况下第二次拍卖仍遭流拍,引发关注。

阿里司法拍卖网显示,上述中原银行7000万股内资股起拍价约2950.61万元,较评估价打7.65折,这笔股权曾于2023年11月11日被第一次拍卖,起拍价3278.45万元,较评估价打8.5折,两次均因无人出价流拍。

此外,河南兴达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中原银行约2.77亿股股份于2023年11月20日10时至2024年1月19日10时进行变卖,变卖价约3.14亿元,较评估价打7.82折,目前显示无人报名。这笔股权曾于2023年10月1日、2023年10月30日被第一次拍卖、第二次拍卖,起拍价分别约3.49亿元、3.14亿元,均因无人出价流拍。

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阿里司法拍卖平台共有25笔中原银行股权进行公开拍卖、变卖,其中3笔股权拍卖成功,21笔股权遭遇流拍,以及1笔正在变卖。

除了多笔股权流拍之外,中国网财经记者注意到,中原银行多位股东成被执行人;业绩方面,2023年上半年,该行净利润同比下滑3.60%,不良贷款率升至2.19%;内控方面也暴露问题,2023年以来,该行旗下分支机构多次遭监管处罚。

股东方面,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河南兴达投资有限公司于2021年3月10日至2023年11月16日期间17次成被执行人;另外,中原银行第七大股东郑州康桥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于2023年3月9日至2023年11月28日期间共40次成被执行人,2022年3月9日至2023年6月19日期间7次成失信被执行人;第八大股东河南光彩集团发展有限公司于2023年3月20日至2023年11月29日期间共18次成被执行人,2023年1月5日至2023年5月4日期间4次成失信被执行人。

经营业绩来看,2023年上半年,中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5.51亿元,同比增长30.21%;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下滑3.60%;归属于该行股东净利润20.02亿元,同比下滑4.35%。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3年6月末,中原银行不良贷款率2.19%,较上年末增加0.2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50.51%,较上年末减少6.57个百分点。

罚单方面,中国网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中原银行旗下分支机构共收到8张罚单,合计被罚528万元。

具体来看,2023年11月15日,中原银行焦作分行因以贷转存、虚增存贷款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焦作监管分局罚款30万元。2023年7月25日,中原银行三门峡分行因贷款“三查”不尽职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三门峡监管分局罚款30万元。2023年6月30日,中原银行信阳分行因违规发放借名贷款被原信阳银保监分局罚款30万元。2023年5月22日,中原银行周口分行因未按规定报送案件信息、内控管理不审慎致使发生案件被原周口银保监分局罚款70万元,同时,中原银行周口分行因个人贷款贷后管理不审慎致使贷款资金被挪用、流动资金贷款贷后管理不审慎致使贷款资金回流、企业划型不准确导致数据错报被原周口银保监分局罚款80万元。2023年4月20日,中原银行濮阳分行因违规迁址被原濮阳银保监分局罚款30万元。2023年3月28日,中原银行安阳铁一路支行因贷款“三查”不到位、未经任职资格核准实际履行高管职责被原安阳银保监分局罚款215万元。2023年3月13日,中原银行漯河分行因未按规定开展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未按规定重新识别客户被央行漯河市中心支行罚款43万元。

记者多次拨打中原银行2023年中期报告披露的电话,欲就该行多笔股权流拍、股东成被执行人、多次遭监管处罚等问题进行采访,均无人接听;记者同时向该行2023年中期报告披露的邮箱发送采访问题,截至发稿前,仍未收到相关问题的回复。

公开资料显示,中原银行成立于2014年12月。2017年7月,中原银行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2022年5月,经原中国银保监会批准,中原银行正式吸收合并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及焦作中旅银行。

责任编辑:郑伊丹
相关推荐
中原银行7000万股内资股二拍仍流拍 年内合计被罚528万

近期,中原银行7000万股内资股在打7.65折的情况下第二次拍卖仍遭流拍,引发关注。阿里司法拍卖网显示,上述中原银行7000万股内资股起拍价约2950.61万元,较评估价打7.65折,这笔股权曾于2023...[详细]

南京初步形成 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格局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南京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动能有效激发,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功能有力彰显,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格局初步形成。”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操文荣在12月7日举行...[详细]

从“求存款”到“求贷款” 银行花式揽客

临近年末,部分银行继续发力消费贷业务,并通过发放优惠券、折扣券等活动花式揽客。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和消费贷的火热营销相比,今年年末银行“揽储大战”显得较为冷清,银行或从“求...[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