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作为劳动力素质的核心要素,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西城区坚持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通过政策引领、体系优化与生态营造,全面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切入点,有效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技能动能”。
扩资源,用优质的培训载体为人才培养筑基
“学校目前只有园林古建修复类的技能培训,建议您可以结合本区的产业需求,增加一些新的职业,扩展一下新的领域,服务区域的同时也有助于机构的健康发展。”

培训机构运行情况调查
在与新设立的西城区新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李校长的座谈会上,西城区人力社保局工作人员一边仔细地翻阅着的学校的项目资料,一边向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提出建议:“您如果有想法,需要对接资源,随时联系我们。”
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是培训资源供给端的基础载体之一,西城区一直致力于动员和支持培训机构增设新兴领域、新兴职业的培训项目,努力为辖区企业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技能培训供给。
近年来,西城区积极寻访金融科技、养老护理、城市保障等辖区急需、紧缺的产业技能培训资源,指导培训机构落地地理信息应用操作、医疗护理员、消防设施操作员等职业培训项目,新设培训机构4家,培训项目11项。同步指导11家优质培训机构开发了49项“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的项目化技能培训课程,在微信公众号技能照亮前程专题专区发布,区域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得到进一步充实优化。
在拓展资源的同时,为确保劳动者“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今年以来西城区对培训机构运行情况开展全面调查摸底,对制度建设、安全管理、教学资源、办学成效等六大类23项具体问题逐一梳理评估。辖区33家培训机构平均得分达到85分,对未达到平均分的培训机构针对性开展指导优化,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供给质量。
技能人才培养,企业最有发言权。西城区充分发挥辖区技能企业人才培养和使用优势地位,大力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人才培养载体建设,让企业“师带徒”的传承优势和一线生产实践的宝贵经验,转化成技能人才质、量同升的高效动能。

楼国柱大师工作室
从皮影剧团艺人手中皮影人物的上下翻飞,到二商京华茶业公司茶叶拼配大师茶盘中茉莉花与茶叶的灵魂碰撞;从珠江钢琴文化艺术公司调律师的琴音轻聆,到聚德华天公司餐厅大厨烹调的腾腾热气;再从奇安信公司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在海量数据中的上下求索,到北京园林古建工程公司古建修复大师苦心孤诣的泥塑拨金,2016年以来,聚焦非遗传承、城市运行保障、数字产业等重点领域,西城区已推荐并建设国家级大师工作室2家、市级3家、区级大师工作室及实训基地15家,培养技能人才4700余人次,形成了从“技艺传承”到“技能提升”再到“人才储备”的完整闭环。

奇安信实训基地
优质的培训资源、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载体,共同构建了政府、机构、企业、人才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开放式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促循环,用融通的生态体系为技能发展提质
长期以来,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面临“重学历轻技能”观念不易扭转,企业人才培养动力不足,技能评价体系与市场需求脱节,青年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亟待构建一个能够有效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畅通人才成长通道、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提升社会认可度的技能人才培养发展链条。
2024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印发了《北京市“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西城区积极响应北京市“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部署,在“业美就在西城”人社品牌的引领下,打造了“技能融汇站”、“匠心宣讲团”和“西承技弈”三大品牌,持续建设富有活力的区级技能生态。

老字号互联网营销培训
“老字号企业要想在新时代有所作为,承担起文化传承弘扬的历史使命,就必须用互联网营销思维为产品销售和推广赋能。”在“技能融汇站”老字号企业服务专场的课堂上,来自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互联网营销师专家正在为瑞蚨祥、砂锅居等40余家老字号企业讲解互联网营销重塑品牌、连接用户、创新产品服务的重要作用。西城区打造“技能融汇站”,目的是构建政府搭平台、企业提需求、机构供课程、人才讲经验的高技能主题合作交流平台,通过动态发布“四位一体”的项目制培训课程,组织技能大师“坐堂问诊”和技能提升公开课等活动形式,促进政、企、校、人四方资源深度对接。

任晨阳宣讲
“匠心宣讲团”是“技能融汇站”发挥技能人才作用的重要内容。“宣讲团”由高技能人才和非遗技艺传承人的优秀代表组成,通过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培训机构、进就业服务机构的“六进”活动讲述工匠故事,充分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社会基础认知的转变不断壮大青年技能人才储备。内联升的非遗技艺传承人任先生作为首批“宣讲团”成员,对“宣讲团”的成立表示高度认同:“宣讲团让我们技能人才有机会展示技艺能力、讲述成长故事,是吸引青年群体参与技能、热爱技能,有志于从事技能工作的重要平台。”

第六届市级竞赛获奖选手风采
“西承技弈”品牌则贯通“赛”“训”循环,组织高水平市、区职业技能竞赛,形成“辖区比拼、全市选拔、国家竞技”三级体系。一方面“以赛促训”,激励企业和个人主动提升技能水平,激发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以赛育才”,将竞赛过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直接挂钩,使竞赛成为发现、评价、选拔优秀技能人才的高效途径。在2024年第六届北京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西城区选手斩获14名冠军、14名亚军、16名季军的历史最佳成绩。赛后,600余名选手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其中高技能人才200余人。2025年的区级竞赛紧密结合辖区发展需求,设置维修电工、医疗护理员、社区健康助理员和科技咨询师四个比赛项目,711人报名,300余人获证,持续带动人才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
树标杆,用高层次的人才评价引领崇尚技能之风
2025年金融街论坛人才分论坛的现场灯光闪耀,3名电力、燃气、无人机领域的技能人才代表站在主舞台中央,代表高技能领域接受2025年度“西融人才”的光荣称号。近年来,西城区在高技能人才服务保障上持续加力。高质量开展“西融人才”等评选工作,技能领域已有14人入选,政策奖励500余万元。
除了区级评选活动外,西城区也积极鼓励推荐辖区技能人才参评各级高层次人才评选项目,充分释放人才示范效应。目前,全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5名,“大国工匠”1名,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6名,市政府技师特殊津贴5名,“百名英才”“西融人才”29名,树立了鲜明的人才价值导向。
每逢节假日,西城区人社部门都会采取走访慰问等方式,关心关爱辖区高技能人才,政府带头营造尊重技能、尊重人才的浓厚社会氛围。国庆节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来到北京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对公司高级技师李师傅进行慰问。李师傅感慨地说:“现在政府对我们技能人才越来越重视,事业上帮助、生活上也关心,没有理由不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发光发热!”

公交集团李跃华慰问
为进一步壮大技能人才队伍,西城区推动职业资格等级认定改革落地,共挖掘备案自主认定机构和社会评价组织39家,累计开展评价约5.4万人次,近5.3万人取得技能等级证书,覆盖109个职业。同时完善质量管控体系,成立专业督导队伍,年均开展督导检查200余次,确保证书“含金量”。
聚合力,用顶层的政策设计为技能发展定向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的重大意义、目标方向、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
2024年1月,西城区以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制定出台了《西城区关于落实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率先将技能人才工作提升至全区重点任务高度。“方案调动了20余家行业主管部门,强化了管行业、管队伍的工作思路,全区基本形成了政策引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西城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为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基层,西城区同步创新建立了技能政策指导微信群,直接覆盖区属一、二级企业核心负责人,间接辐射数百家企业。为重点意向企业提供“一对一”全流程指导服务超200次。
方案落实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全区技能人才总量已达7.3万余人,占从业人员比重31.4%;其中高技能人才3.18万余人,占技能劳动者43.6%,人才规模与素质实现双提升。

项目制培训目录
“人才自古要养成”,未来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西城区将协同各方,加强政策落实、产教融合、品牌培育、人才评价和宣传引导,进一步在技能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上凝聚工作合力,为区域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