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使得以速冻食品为主营的安井食品一跃成为行业龙头。
相关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44.85亿元和3.79亿元,同比增长28.39%和59.17%,超越市场预期。同时,公司的净利率和ROE也稳步提升至8.45%和11.25%,同比增长了23.97%和22.04%。
对此,中金公司指出,三季度以来整体需求依然高增,尤其商超和电商分别同增43.56%和189.97%,说明C端渠道需求依然强劲。同时相比行业低双位数的增长,公司整体成长性远高于行业,正持续实现市场份额的扩张。公司毛利率提升则主要是去年提价红利延续到了三季度。
中信证券也表示,公司毛利率提升表明产能释放带来规模效应进一步体现,叠加产品结构升级,公司毛利率仍有向上空间。公司锁鲜装持续靓丽表现,叠加餐饮渠道复苏,公司业绩再超预期。展望未来,锁鲜装发力和餐饮复苏趋势不变。在餐饮标准化趋势下,公司未来业绩高确定性增长。
不过,公司的股价自2020年9月份之后就一直处于区间震荡,在9月达到最高点200元之后,便一直在160元至200元之间徘徊,引发了不少投资者对公司未来长期增长性的担忧。 公司管理层在最近一次与机构投资者的交流中也直言,2020年高基数下进一步高速增长困难重重。
那么,后疫情时代的安井食品未来成长性究竟如何?
安井食品的主营为速冻食品,包括鱼糜制品、米面制品、肉制品和菜肴制品等,占比分别为38.06%,26.35%,25.07%和10.37%。公司近年来不断的拓展品类,为公司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其中锁鲜装和菜肴等产品是公司未来的新品增长点。
在疫情之下,锁鲜装表现强劲。公司19年下半年推出锁鲜装后市场反响较好,迅速成为公司发展C端市场的重要筹码,今年疫情期间公司也适时地调整战略,加大锁鲜装投放,灵活应对疫情变化。锁鲜装定位于家庭消费,开启了国内火锅料制品包装升级的趋势,拉动了毛利率。
据东吴证券分析,公司锁鲜装销售目标应该可以完成,目前推出1.0和2.0,共有19个细分品类;未来3.0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推进。锁鲜装作为将火锅料从流通市场转向消费者市场的代表性产品,比原本C端产品毛利率高10个点以上,利润表现较好。公司单品推出主要是顺应大环境改变而做的调整。疫情对人们消费习惯有改变,长远来看家用火锅消费及家居早餐面点场景越来越多,未来公司锁鲜装品类仍有空间。
而在菜肴方面,公司的速冻菜肴制品于 2018年正常推出市场,2019年即实现营收 5.46 亿元,同比增长38%,市场表现亮眼,其毛利率28.8%,略高于速冻火锅料和速冻面米,后续有望为公司盈利能力注入新的活力。西部证券(10.960, 0.06, 0.55%)撰文指出,2018年我国人均速冻菜肴消费量 5.15吨/万人,仅为日本1/30左右水平,未来市场空间广阔。伴随餐饮连锁化发展及便捷生活习惯的培养,预计品类未来3年有望维持双位数增速加速成长。
另外,公司近年来也不断加强渠道的布局。疫情之下,公司经营策略自“B端为主,C端为辅”向“BC兼顾,双轮驱动”转变。因此,C端也将成为公司未来的增长点。公司自19年下半年推出锁鲜装后市场反响较好,是C端的重磅产品,未来C端渠道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成为公司未来的重要增长点。
东吴证券指出,商超渠道中经销商占83%,KA卖场14%,小B小C地区超市囊括到经销商份额中,通过地方经销商与其合作。从终端来看B端占六成,C端占四成以超市为主,C端的重要性逐渐提升,疫情之下C端的超市需求大增,C端未来将贡献更多收入。同时,竞争格局来看,虽然在疫情下地方小厂进入C端商超,但目前还是几个主流品牌进行竞争,以KA卖场为例,商超采购对产品品牌及证件有要求,小厂家更多是在农贸市场和城中村超市等小B、小C渠道有小品牌进场,所以C端商超的竞争格局良好。
资料来源:西部证券
不过,虽然公司在新品和渠道方面都有新的增长点支撑未来的发展,但公司的品牌效应并不明显。
在2018 年下半年,安井食品推出子品牌“冻品先生”,该品牌主要采取 OEM 形式运作,聚焦餐饮市场潜力新品。在公司新品产能供不应求和门槛较高的情况下,借助外协方式推动新品快速上市,利用公司的餐饮销售渠道,定位中央厨房概念迅速抢占加工类菜肴制品。2019 年,速冻菜肴制品实现营收5.46 亿元,同比增长38%,市场表现亮眼,且其毛利率 28.8%,略高于速冻火锅料和速冻面米。
但是,目前公司用“冻品先生”只是新业态的尝试,公司对此持有谨慎态度,预制菜路线,半成品菜的市场仍然较分散,品牌效应还不明显,并且作为一个前景广阔的蓝海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和加入,在缺乏品牌效应的情况下,利润率也会受到影响,未来发展仍不清晰。
此外,虽然公司的规模效应已经体现,相较于竞争对手,公司在净利率与毛利率的差额上有明显提升,但是与此同时,公司的毛利率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维持在23%-25%左右而且低于同行业竞争和,ROE水平虽然逐渐上升,但是仍然不足20%,表明公司的产品缺乏明显的竞争力,品牌效应并不明显。在菜肴和锁鲜装等新的蓝海市场上,虽然空间巨大,但是市场分散,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并未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品牌效应仍然并不明显。并且,在缺乏深厚的品牌护城河的情况下,虽然公司目前拥有明显的规模效应,但是一旦有资金更为充裕的企业加速布局,通过价格战等方式抢占市场,公司的规模效应也将难以成为深厚的护城河,仍然难以抵御竞争者的入侵。
一位机构投资者表示,公司未来仍然有望依靠新品和新渠道两方面持续成长,但是品牌效应并不明显,缺乏长期护城河,这也使得公司目前的高估值显得“有点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