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产业经济>> 食品>>正文内容

业绩下滑股价闪崩 “酱油一哥”海天味业如何提振业绩

2021年09月01日 来源:北京商报

8月31日,“酱油一哥”海天味业开盘“一”字跌停,股价跌破100元。截至记者发稿,其股价为94.98元/股,市值为4001亿元。有数据统计,该公司当日市值蒸发超过444亿元,平均到16.29万股东身上,相当于每人亏掉了27万元。

业内人士分析,海天味业股价大跌与其半年报业绩不佳不无关系。

前一晚,海天味业披露半年报显示,该公司实现营收123.32亿元,同比增长6.36%;实现归母净利润33.53亿元,同比增长3.07%。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海天味业业绩增速均创上市以来新低。自2014年上市以来,海天味业的收入增速一直维持在15%左右,利润增速维持在20%左右。

对此,海天味业表示,销售端、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带来消费需求减弱,而成本端今年以来上游材料价格持续上升,企业生产成本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行业利润受到挤压。

在香颂资本董事沈萌看来,海天味业业绩不振除了销售端和成本端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所在的消费品市场既有成长天花板,也存在需求萎缩。表现在资本端,一只酱油股市值一度达7000亿元,这个估值本来就属于虚高,现在属于价值回归了。

近几年,由于海天味业业绩增速出现小幅下降,业界对其业绩增长空间唱衰的声音此起彼伏。数据显示,2017-2020年,海天味业的营收分别为145.84亿元、170.34亿元、197.97亿元和227.9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06%、16.8%、16.22%和15.13%。

事实上,海天味业的业绩疲态在其经销商处也早有反映。海天味业主要是采取经销商为主的销售模式,并采用“先款后货”的结算方式。经销商渠道是海天味业营收的倚仗,近年来其经销商队伍虽大幅扩张但营收增速却不明显。

数据显示,2018-2020年,海天味业的经销商数量分别为4807家、5806家和7051家,同期公司经销模式下的收入分别为163.07亿元、187.62亿元和216.31亿元,即单个经销商平均贡献营收分别为339万元、323万元和307万元,逐年下降。

业绩承压下,海天味业也曾多次试水新品以图业绩新增。

提到海天味业,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酱油产品,在股价暴涨之时甚至被誉为“酱茅”(酱油中的茅台)。然而,在“酱油天花板触顶”后,海天味业也开始“侵入”别人腹地。

2020年下半年以来,海天味业陆续进军食用油、火锅底料、大米等赛道,推出新的食用油品牌“油司令”,大力度宣传“火锅@ME”火锅底料,并低调推出了“地理印记”系列大米新品。

此外,在调味品领域,海天味业还推出了高端新品即简裸酱油、清简酱油、复合调味料、“雪里糖”白砂糖、“代代田”淀粉、盐焗粉、日式拌饭汁、日式捞面汁和小蒜蓉辣酱等产品。

不过,在沈萌看来,食用油、大米或火锅底料等产品,除了品牌赋能外,海天并不具备其他竞争优势,且品牌跨界赋能也需要一个培育周期,短时间内很难释放效益。

从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产品营收也可看出,酱油还是主力,新品仍难挑大梁。财报显示,海天味业的酱油、蚝油、调味酱三大板块产品分别实现营收约为70.16亿元、21.3亿元、14.75亿元,占总营收分别为60.27%、18.17%、12.54%。其他品类产品实现营收仅为11.25亿元,占总营收9.02%。

“另一方面,在新赛道上,高手林立,海天味业想要分羹也并非易事。”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以食用油为例,目前,食用油行业的市场格局已经相当稳定,拥有金龙鱼、胡姬花等品牌的益海嘉里、鲁花,拥有福临门、四海等品牌的中粮和多力,这前四大厂家市场份额合计在70%以上,早已拥有一定的用户基础。

对于未来如何提振业绩,记者发邮件采访海天味业,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责任编辑:郑伊丹
相关推荐
酱酒第二股“港股通”今日生效,南下资金迎来新选择

作为港股白酒第一股,珍酒李渡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创造了今年以来全球消费行业最大的IPO。而上市不到4个月时间,珍酒李渡凭借市值、流动性、基本面的亮眼表现,就被纳入恒生指数系列成份股,...[详细]

月饼销售渐入佳境 多匹“黑马”入局竞逐

今年的月饼赛道,既有广州酒家、桃李面包、元祖股份、五芳斋、嘉士利、美心、盒马鲜生、星巴克、奈雪的茶、喜茶等来自于传统糕点、餐饮、茶饮咖啡领域品牌的参与者,也涌现出烘焙行业新势力...[详细]

瑞幸推出酱香拿铁 每一杯都含有53度贵州茅台酒

9月4日,瑞幸咖啡正式宣布与贵州茅台达成战略合作,成为首个与贵州茅台达成战略合作的中国连锁餐饮品牌。在“瑞幸咖啡×贵州茅台战略合作启动仪式”上,双方联合推出了“酱香拿铁”,每一杯...[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