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医药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的转型与融合,一系列热点话题持续涌现,深刻塑造着行业发展方向。从创新药的出海浪潮,到医药数智化转型的全面推进,整个行业正以崭新姿态迈向高质量发展。1至5月,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license-out)交易总额已达455亿美元,超越2024年上半年的整体水平,显示出中国创新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劲竞争力。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70多项中国原创研究成果入选,标志着中国创新药的研发实力与创新能力已获国际学术界认可。
与此同时,医药数智化转型成为行业关键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将取得重要进展;到2030年,基本实现规上医药工业企业数智化转型全覆盖。在政策推动下,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新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AI辅助制药显著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成本,AI发现的药物分子成功率成倍提高。
在这场技术革新的浪潮中,一批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正逐步走向舞台中央,南京优智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智源医药”)便是其中一家值得关注的高科技企业。优智源医药成立于2016年8月,是一家专注于生物医药前沿技术研发的高科技企业。2020年9月,优智源医药获"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认证,这些资质的背后,是对其创新能力与技术实力的肯定。
公司聚焦肿瘤、免疫疾病与罕见病治疗领域,依托基因编辑、AI药物设计与多组学数据整合等核心技术,持续推动医药研发向更高效、更精准的方向发展。其AI药物设计平台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对海量化合物库进行高效筛选与优化,显著提高了候选药物的发现效率与成功率。
在这一技术体系支撑下,优智源凭借“AI+生物技术”融合模式,实现了研发效率的跨越式提升。这一成果得益于公司自主构建的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平台,该平台能够系统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维度数据,构建疾病分子网络模型,为靶点识别和生物标志物发现提供全面支撑。
进一步地,优智源将智能化技术延伸至生产环节。通过集成信息技术、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技术,公司实现了实验室工作的自动化管理与操作,大幅提升了科研效率与操作精度。然而,在行业普遍推进数智化转型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存在“为转型而转型”的盲目技改现象。对此,张伯礼院士强调,技术是手段而非目的,应坚持问题导向,依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和实际需求稳步推进技术应用。
产学研协同成为优智源推进技术落地的重要路径。公司与中科院、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省临床医学中心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多个研发项目。2023年12月,优智源与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一项150万元的技术开发合同,专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miRNA标志物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这一合作不仅为公司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才资源,也显著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知识产权布局方面,优智源已系统构建了包含13项专利的技术保护体系,覆盖“年轻人血浆外泌体药物应用”、“miRNA标志物组合”等多个方向,并在伴随诊断、快速检测试剂盒等产品线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司已获得南京市、栖霞区政府的多项资金扶持,部分技术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这种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协同的创新模式,正持续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展望未来,优智源医药将继续深化“AI+生物医药”战略,推动中国原研药走向国际舞台。随着《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的深入推进,医药行业对技术融合的需求日益迫切。在2025年这个医药行业创新、转型与融合的关键时点,像优智源医药这样以技术为核心、以应用为导向的企业,正用实际行动推动中国医药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让创新科技更好地守护人类生命健康。(撰稿人: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