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理组织包括对生命科学的长期信仰、对专业的追求和坚持,以及清廉高效的组织人才建设。对以上几方面的程度和评估,我们没有一个精准的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赵总对以上三点的现状并不满意,所以才提出明确的要求。”华熙生物相关负责人在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近期,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发表了主题为“从严治理组织、重返业务一线、重回创业状态”的内部讲话,直指华熙生物近年业绩波动的原因——一部分原因是市场造成的,更大的原因是组织、人才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而主动“踩了刹车”。
记者了解到,不久前华熙生物发布了2024年业绩快报,公司2024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均出现下滑,营收为53.7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0.76亿元下降11.6%;归母净利润为1.64亿元,同比下降72.27%。
赵燕在讲话中,引用了《三体》的警示:“生存并非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对华熙生物而言,能否通过组织重构、技术突破与战略聚焦重拾高质量增长,将决定其能否在竞争红海中突围。2025年,这家“玻尿酸之王”正站在十字路口,其每一步动作都将接受市场与时间的严苛检验。
人事的“刮骨疗毒”
记者发现,赵燕在演讲中,直指华熙生物目前的人事问题。“清除”“淘汰”成为了关键词。
“目前华熙生物已然没有走出危机,这种危机并不是因为业绩的下滑,危机在于现有组织的熵增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允许的速度,已经到了必须出重手整顿的时候。”赵燕如此表示。
2024年华熙生物步入变革调整期,赵燕提到,第一阶段公司重点进行了流程的调整,把公司失控的动作纠正过来,暴露了很多原来没有暴露的问题,真正的变革是人的变革,现在刚刚开始。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把那些失去梦想、放弃思考、抱怨环境的人从组织里面坚决清除掉,每一位团队成员都应该深刻意识到:态度会影响想法,想法会影响行为,行为会影响认知,认知会影响命运。我们不与沮丧的负能量为伍,整个团队只能选择‘相信’的力量,也只有选择‘相信’的力量。”赵燕表示。
鉴于企业管理之前的宽松风气,赵燕表示:“公司内部滋生了非常多的问题,今年公司已开始了‘刮骨疗毒’,对于历史问题我们绝不姑息放纵,所有贪腐人员无论职务高低,必须在3月31日前限时交代问题、提交辞呈。如超过时间未主动交代的,我们将移交司法部门,不做内部处理。”
同时,在赵燕的演讲中还提到,没有能力在一线工作中拿出具体成果的人,该转岗培训的转岗培训,该淘汰的淘汰;不了解一线工作细节,只会传达中转、搞伪组织工作的,一律淘汰。
此外,赵燕还决定收紧外包。核心工作要从简单蹭风口、简单组合和外包模式彻底转向团队自身能力的建设,外包只能在提升效率、发展生态和开放交流这三种目的下才可以发生,必须在相关管理岗位的人能拿出自己思路的情况下才能推动。不要以任何业绩波动来要挟公司收紧外包的决心,降低费用率只是表面的问题,为组织培养长期竞争力才是更长远的考量。
而对于自己的工作计划,赵燕表示:“对于下一阶段的发展,我自己会从过去对研发端为主的工作走到经营工作的一线,尤其是消费品经营工作的一线,补上从科研产品到品牌的后端链路。”
对于组织建设上,华熙生物正在重返创业型组织。赵燕提到,创业型组织的人才特点和建制型企业是完全不同的,建制型企业的流程是约定好的,靠按部就班的规定分工、规定动作驱动,而创业型组织是自我驱动,团队可以自我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华熙第一阶段变革中的流程调整是阶段性的,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因为如果没有这个阶段,组织会彻底失控,很多问题会无法暴露、难以挽回。目前第一阶段流程重塑的工作基本告一段落,下一步的重点是要打破低效官僚团队的伪工作,重新建立创业型组织,重新培养创业型团队精神。”赵燕说。
2024年“变革费用”超7000万元
记者注意到,早在2024年10月,华熙生物就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封公开信,明确表示,近年来,由于外部环境及市场变化,公司机遇和挑战并存,加之公司经过多年高速发展,战略进一步升级,因此2023年华熙生物主动做出全面管理变革的战略决策。
华熙生物在该信中提到,公司聘请了全球知名的IBM管理咨询团队,IBM用了4个月时间对公司进行全面调研及系统诊断,经过充分论证和调研,发布了48个变革项目,从各个方面对公司的组织能力、人才能力进行提升,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彼时华熙生物宣布,2024年公司进入“变革元年”。
但变革显然引起了短期阵痛。根据业绩快报,2024年,华熙生物实现营业收入53.7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6%;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6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2.27%。
在提到影响业绩的主要因素时,华熙生物表示,报告期内,因管理变革的组织架构升级、薪酬体系变革、咨询公司费用和股权激励费用等超过7000万元,管理变革带来了一定短期成本上升,但为公司长期发展夯实了基础。
此外,业绩报告中提到,公司加大对长期性、战略性、前置性的投入,包括推进供应链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落地包括海口、天津、东营、湘潭等产能布局,相关费用增加超过 1 亿元,进一步巩固全产业链优势。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华熙生物在人事方面也经历了一些调整。根据公司公告,2024年4月2日,华熙生物上海研发中心功能性护肤品开发总监马守伟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职务;2024年4月30日,公司副总经理刘爱华、原核心技术人员栾贻宏均不再直接负责研发相关工作;此外,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王勇志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职务。2025年年初,华熙生物董事、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郭学平退休离任。
华熙生物在2024业绩快报中表示,本报告期的经营结果是公司长期持续增长后战略性的主动调整,是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是结构性、暂时性和阶段性的。管理变革和战略升级虽然带来了短期的业绩压力,但从长期来看,这些举措将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华熙生物相关负责人在回复记者采访时亦表示:“我们相信只有在永不满足的创始人的推动下,一个公司才能不断自我迭代,自我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