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聚焦>> 财经观察>>正文内容

深市智能制造龙头借力资本市场迎来跨越式发展

2025年10月15日 来源:证券日报

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深度转型的关键阶段,深市智能制造领域龙头企业正以核心技术突破引领产业升级,助力构筑中国“智”造坚实底座。

从工业自动化核心系统与部件打破海外垄断、赋能千行百业效率提升,到激光装备为半导体等高端制造领域提供高精度加工解决方案,再到工业机器人实现运动控制、伺服驱动等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川技术”)、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工科技”)、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斯顿”)等上市公司凭借专精特新优势,持续夯实智能制造产业链关键环节。

高研发筑起护城河

在智能制造领域,技术自主可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市智能制造龙头企业通过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构建起深厚的技术护城河,推动产业关键环节的突破与升级。

汇川技术作为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的领军企业,其核心技术涵盖信息层、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的各类技术,并延伸至电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工艺技术。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19.66亿元,研发费用率为9.58%。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累计获得3128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通过持续的高比例研发投入,汇川技术在电机与驱动控制、工业软件、新能源汽车电驱与电源总成、数字化及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工业自动化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汇川技术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华工科技聚焦激光及智能制造、信息通信与智能车联网、感知技术、工业软件等方向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4.61亿元,同比增长19%,申请专利143件、软件著作权56件。

华工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中央研究院推动多项尖端技术落地,如复杂曲面纹理激光刻蚀智能装备、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六轴激光微孔加工装备、工业智能体平台、全天时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等,均在行业内引发关注。复材智能焊接、车载光模块、医疗门急诊辅助诊断智能体等创新创业项目获得投资基金关注。”

埃斯顿同样将研发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研发投入连续多年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公司通过收购整合与外引内培,构建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研发布局和多层次研发体系。截至2025年6月末,该公司共有软件著作权418件、授权专利597件,研发及工程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31.12%。

对于今年的研发进展,埃斯顿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持续发展具身智能技术,加大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投入,结合易用性、高性能和安全性等客户需求,关注机器人与智能化融合的实际应用价值与具体落地场景。

券商、基金等机构也对深市智能制造龙头企业颇为关注。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0月14日收盘,年内汇川技术、华工科技、埃斯顿分别获机构调研1462家次、342家次、334家次。除了业绩等常规问题外,机构也普遍关心公司的国际化业务拓展、产品研发等最新动态。

整体来看,这些上市公司深耕各自专长领域,以自主创新攻克技术痛点,将先进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效能,为制造业注入强劲“智”造动力,彰显深市智能制造龙头在推动产业变革、助力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加速高质量发展

资本市场为深市智能制造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股权激励机制和并购等工具,助力其实现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的跨越式发展。

汇川技术通过多层次激励计划凝聚核心人才,上市至今共实施7期股权激励及2期长效激励持股计划。公司2024年下半年启动的第七期股权激励计划覆盖境内外员工1160人。这种深度绑定员工与公司利益的机制,推动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华工科技自上市以来累计股权融资34.24亿元。债权融资方面,公司凭借AAA主体信用评级成功发行多期短期融资债券、超短期融资债券、专精特新专项债、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利率保持在同期同级别债券的较低水平。

“各渠道融资的注入为公司科技创新、提质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资本市场的持续输血,助力公司完成从校办企业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转变。”华工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埃斯顿分别于2015年和2021年实施两次非公开发行,共募集资金17.45亿元,专项用于“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研发和产业化”“标准化焊接机器人工作站产业化”等项目建设。

自上市以来,埃斯顿共实施4期股权激励计划及1期员工持股计划,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确保人才引进与公司快速发展相匹配。在外延发展方面,埃斯顿坚持“内生发展+外延并购”并举战略,收购多家境内外企业,延展全产业链布局,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未来,深市智能制造企业将借力资本市场,加速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李康
相关推荐
深市智能制造龙头借力资本市场迎来跨越式发展

从工业自动化核心系统与部件打破海外垄断、赋能千行百业效率提升,到激光装备为半导体等高端制造领域提供高精度加工解决方案,再到工业机器人实现运动控制、伺服驱动等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深...[详细]

创新成果接续落地 低空经济商业化进程提速

福州公孙策公关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詹军豪表示,低空经济产业链上市公司应在制造端聚焦eVTOL电池、航电系统等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适航取证;基建端则应抢占空管平台、起降场建设订单,把握政策...[详细]

资本市场相关税收保持较高增速 反映股市交易活跃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许生表示,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实施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是应对我国经济阶段性挑战的逆周期组合式精准调节,重点聚焦促消费惠民生、促进房地产市场...[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