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专栏>> 评论•观点>>正文内容

华为5G基站发往全球,移动、联通和电信谁能抢占先机?

2019年04月12日 来源:上游科技

近日,据媒体报道,华为4万多个5G基站已发往全球,占全球5G订单的近一半。据悉2018华为签订了5G商用合同30多个,占全球5G订单的近一半,并有4万多个5G基站已经发往全球各地。包括英国,瑞士,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网络运营商都纷纷与华为进行合,加速5G网络的发展和建设。

日前发布的《2019百度指数报告》显示,热点话题TOP10中位列第一的就是“5G”,资讯指数达4269万。这段时间以来5G网络一直都是人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目前5G网络的第三阶段测试基本完成,就连今年的春晚都采用了5G网络传输,三大运营商也相继在各个城市开启了5G规模试点。所以我们知道5G时代很快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到来,5G网络也即将会走进我们的生活。其实网友们最关注的不是5G什么时候可以普及,也不是5G网络到底有多快,而是5G网络套餐贵吗?

其实,我们不用太担心这个问题,此前工信部的表示,各大运营商都必须严格完成5G流量收费标准,必须让消费者能够用得起5G网络。当然,即使5G网络时代的到来,也依旧改变不了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网络运营商的竞争关系。这三大未来的的主战场可能是在5G网络上,因此三大运营商都积极在5G领域内布局。

其中要属中国移动最积极,中国移动首先把上海作为首个5G使用城市,拨通了全球首个不换卡不换号且基于中国移动5G网络的手机通话。此外,中国移动也在上海设置了5G体验区。近日,中国移动湖北公司也携中国信科集团在武汉发布“5G智慧工厂”项目,启动了国内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

然而,在大家还在担忧5G时代的话费时,一张中国移动首个5G套餐公测版就曝光在网友的视线,这张5G套餐资费单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据资费单显示,移动该份公测版5G套餐只需50元,在套餐内包括5TB的国内通用流量和10TB的视频平台定向流量。或许很多网友会疑惑TB是多少,其实1TB等于1024G,这样一看,这个5G套餐非常的良心了,一般用户都是可以承担的。尽管该套餐标准并没有被中国移动官方证实,但是从中国移动“未来5G的资费只会低不会高”发声,我们就可以知道未来的5G费用可能比4G还低。

为迎接5G时代到来,中国联通也不甘示弱,在2018年就发布了“5G+视频”推进计划,将在5G产业链上开拓更多场景应用。今年三月开始中国联通也开始联合华为,中兴等手机开展5G终端外场测试。近日中国联通更为“中国慕课大会”全称提供5G网络通信保障。

至于电信,中国电信也与中兴通讯开展合作,完成电信在雄安和苏州地区的5G试验网阶段测试,完成了国内首个在5G网络环境下的无人驾驶试验。有意思的是中国电信还是5G性能标准指定的唯一来自运营商的主席。还有我们熟知的今年春晚深圳分会场的现场直播画面是电信通过5G网络向全球进行直播的。

那么5G时代,移动联通电信就究竟谁更有优势?我们先从频谱划分来看,电信是3400-3500MHz的100MHz宽带,联通是3500-3600MHz的100MHz宽带,而移动获得两段,分别是2515-2675MHz的100MHz宽带和4800-4900MHz的100MHz宽带。但是这个怎么来看出去区别,在无线通信中,是通过电磁信号进行传播,频率高传播速度快但是范围小,反之,则相反。如果这个你不懂也没关系你要知道,经过个各国专家的计算,5G的适合频率在3600MHz左右,也就是联通和电信的频谱会更适合5G,而移动虽然划分的多但不是偏高就是偏低,所以优势不大。

从网速来看,中国移动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目前的5G网速可达128M/S。可能你意想不到的是联通和电信的网速都比移动快,中国电信公布其测试的5G网速,可达到239M/S,同样联通公布的5G网速,可达到300M/S。

当然移动也不是节节败退,移动本身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它的用户多,比其他两个运营商加起来还要多。另外就是移动可能会比其他两个运营商在5G上投入地更多。据悉,中国联通计划2019在5G上花费60-80亿人民币,中国电信则为90亿人民币,虽然中国移动尚未披露预计支出,但报告预测其支出将达170亿人民币。

但是,最终谁能在5G拔得头筹,现在一切预测是变化莫测的,所以我们还是静候消息。

责任编辑:郑伊丹
相关推荐
电力央企上演新能源资产分拆上市热潮 扎堆IPO为哪般

电力央企正在上演一股新能源业务独立上市的新风潮。据澎湃新闻观察,由于具有公共事业属性,传统电力行业整体估值长期偏低。央企分拆新能源的目的,是为了大幅提升估值及融资能力,借力资本...[详细]

中国股市能否动如脱兔?

中国股市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融资平台和资源优化配置平台,在稳增长、稳投资、促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要积极支持扩大内需,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民营企业、房地产发展模...[详细]

促消费扩内需的底气从哪里来?

金融促消费动力充足。央行和银保监会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促进消费。比如,央行提出推动降低个人消费成本,增加居民消费能力;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加...[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