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专栏>> 评论•观点>>正文内容

视觉中国最大的错,在把版权生意变成“钓鱼执法”

2019年04月12日 来源:新京报

视觉中国至少存在“诱导性购买”和“强制推销”两种问题,但这背后,是国内版权保护还处在草莽阶段。

舆论批评时常会有溢出效应,因为情绪宣泄和片面的真相呈现,会让原本应当讨论的话题,演变成不必要的攻击。

视觉中国自己既得罪了自媒体,又从机构媒体甚至个人身上套钱,因此惹出风波,谁也没办法为其开脱。

在视觉中国一事上,其实有三类问题。第一,是视觉中国版权售卖的模式是否不当;第二,在部分图片上视觉中国是否有合理版权;第三,版权是否应该拿来售卖。

而后两个问题,其实并不值得太多讨论。版权当然应该成为生意,就算会让部分类似自媒体一样的个体用户觉得不舒服,但保护版权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原则之一。就算过度版权保护可能会抑制创新,但版权制度本身,是对创新者利益的保护,不应否认这一制度。

▲视觉中国网站截图

而第二点,部分图片上视觉中国是否有版权,也似乎陷入了一种概念混淆的状态。

国旗国徽的版权归属或许没有争议,但其他一些企业的碰瓷营销,却明显是在混淆概念。

比如某公司发布了一张截图,认为视觉中国不应该将该公司老板的肖像也标为版权,这就是一种碰瓷——图片内容出现的肖像权、商标所有权,与图片本身的版权是两码事,不应当混为一谈。

其实,视觉中国的问题并非“版权该不该做生意”,而是做生意的方式有错。

从现有的信息来看,视觉中国至少存在“诱导性购买”和“强制推销”两种问题。比如说,允许搜索引擎等来抓取和提供有版权的免费图片,这一行为本身就很鸡贼。

这就类似于,一家店铺把未标价的商品拿到了广场上,诱导部分路人误以为是“无主商品”,可当你一旦拿起来,立刻就会跳出几个彪形大汉拿出录像证据,证明你是小偷。

一家正常的版权采买平台,应当关门纳客。比如说,除非是在视觉中国的网站上,其他渠道都看不到自己的独家照片,或者说,即使有可能被其他网站抓取,也应当在图片上对售价等提供明显标志。

而现在发生的案例显示,很多人在通过论坛、搜索引擎或者新闻报道中发现一张照片之后,其实压根不清楚这是一件商品。如此一来,正常的版权生意,就变成了钓鱼执法生意。

就事论事地说,这与图片是否应当存在版权保护是两码事,与自媒体破门而入直接复制粘贴也是两码事。

更有价值的反思,应当是视觉中国为何会走上这种“诱导兼敲诈”的售卖模式。这其中原因有很多,比如,视觉中国作为上市公司的盈利诉求短期内压倒了其自觉,又比如,国内版权保护其实本身还处在一种草莽阶段。

就从自媒体行业看,自媒体洗稿本身还是行业积弊,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商标的转载使用,不论自媒体还是个体用户,都习惯了“洗一遍”且不标注来源的使用方式。

不妨设想一下,在这样的氛围里,倘若视觉中国真的谨遵本分,店内迎客,能有多少自媒体这样的客户会主动上门?

或许应该这么表述,视觉中国是民间的版权保护意识不足的丛林里,生长出的一朵“恶之花”。

责任编辑:郑伊丹
相关推荐
电力央企上演新能源资产分拆上市热潮 扎堆IPO为哪般

电力央企正在上演一股新能源业务独立上市的新风潮。据澎湃新闻观察,由于具有公共事业属性,传统电力行业整体估值长期偏低。央企分拆新能源的目的,是为了大幅提升估值及融资能力,借力资本...[详细]

中国股市能否动如脱兔?

中国股市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融资平台和资源优化配置平台,在稳增长、稳投资、促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要积极支持扩大内需,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民营企业、房地产发展模...[详细]

促消费扩内需的底气从哪里来?

金融促消费动力充足。央行和银保监会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促进消费。比如,央行提出推动降低个人消费成本,增加居民消费能力;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加...[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