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专栏>> 评论•观点>>正文内容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是发展资本市场的根本改革方向

2019年05月13日 来源:新京报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不仅是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护城河”和投资者价值投资的“压舱石”,更重要的是,这对我国经济核心竞争力及创新能力都有着长远的促进意义,这也是资本市场必须承担起的重任,更是改革的方向。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出席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

 

5月11日,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暨第二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提到上市公司是实体经济的基本盘,没有好的上市公司就没有好的资本市场。其中,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问题上,易会满特别提到,坚持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防止病从口入。继续保持IPO常态化,不唯所有制,不唯大小,不唯行业,只唯优劣,切实做到好中选优,支持优质企业回归A股。

其实,关于IPO常态化的讨论历时已久,近年来,虽然我国股市表现基本稳定,但偶尔还是会出现大幅波动的现象,不少僵尸企业、空壳公司依然空耗社会资本,而从A股历史上历次的IPO暂停中来看,IPO暂停与否与市场表现并无大的关联。事实上,IPO常态化的实施对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利大于弊,不仅促进了对存量资源的配置,如公司间的兼并重组、增发、再融资等,也促进了对增量资源的配置,即IPO。

而此次IPO常态化再次被提及的关注焦点还是如何营造更加良好的IPO常态化环境,有关键的两点,其一是IPO只唯优劣、切实做到好中选优;其二便是支持优质企业回归A股。两者都指向“好的上市公司”。

IPO是企业补足自身流动性的关键渠道,通畅的IPO有利于企业的稳定运营。然而在目前的资本市场,差别对待的现象依然存在,不仅体现在债务性融资方面,还体现在权益性融资方面,特别是后者,阻断了很大一部分优质非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不仅意味着对于存量的改善,还意味着对增量的管控,此次不唯所有制、不唯大小、不唯行业的表态,不仅符合市场公平的竞争原则,也扩大了选取优质企业的范围。

强调公平的同时,也要看好资本市场的大门,坚持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防止病从口入。这隐含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对优质企业的追逐心态。当前,我国有众多互联网优质企业纷纷选择境外上市,如不少行业龙头就在美国等地上市。这是国内市场很大的损失。

优质的企业在境外上市不仅使我国资本市场流失了优质资源,同时还使得中国投资者不能更充分地分享中国经济增长和市场发展带来的红利,这不论是对国内优质企业还是国内投资者都是很大的损失。因此,支持优质企业回归A股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其一是加快相关政策的出台,鼓励优质企业以不同的形式回归A股,其二是出台更加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上市及监管政策,从根本上支持和鼓励优质企业选择在国内上市。

当然,保质提质扩质的同时,完善退市制度也非常关键。不仅意味着在进入时的一视同仁,也意味着退出时的毫不偏袒,让市场在资源配置时遵从“优胜劣汰”的原则,如此才能真正将资源注入到为经济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中去。

优质企业回归A股以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不仅是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护城河”和投资者价值投资的“压舱石”,更重要的是,这对我国经济核心竞争力及创新能力都有着长远的促进意义,这也是资本市场必须承担起的重任,更是改革的方向。

 

责任编辑:郑伊丹
相关推荐
电力央企上演新能源资产分拆上市热潮 扎堆IPO为哪般

电力央企正在上演一股新能源业务独立上市的新风潮。据澎湃新闻观察,由于具有公共事业属性,传统电力行业整体估值长期偏低。央企分拆新能源的目的,是为了大幅提升估值及融资能力,借力资本...[详细]

中国股市能否动如脱兔?

中国股市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融资平台和资源优化配置平台,在稳增长、稳投资、促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要积极支持扩大内需,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民营企业、房地产发展模...[详细]

促消费扩内需的底气从哪里来?

金融促消费动力充足。央行和银保监会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促进消费。比如,央行提出推动降低个人消费成本,增加居民消费能力;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加...[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