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专栏>> 评论•观点>>正文内容

美国举办对华关税听证会 美国企业界反对情绪到新高潮

2019年06月22日 来源:新京报

如果关税战真的“按计划”升级,其负面经济影响很有可能会给特朗普连任竞选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成为无法忽视的隐忧。

▲资料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6月17日星期一,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开始了为期一周的“中国关税”听证会,煞有其事地向美国商界“询问”对现有及即将追加的对华关税的看法。

从美国的企业的参与热度来看,这次听证会堪称“火爆”:7天中预计会有300多名商业界代表到场作证,此外还收到了1600多份专门信件。

美国企业界“反关税战”情绪达到新高潮

可热烈的场面却凸显了特朗普政府的尴尬——绝大多数到场代表和信件的内容都是在抱怨关税,认为其已经并且还将进一步扰乱全球供应链,提高美国企业的生产和进口成本,损害消费者的福利,降低在美就业。

一言以蔽之,就是会“显著、消极和长期地影响美国企业、美国农民、美国家庭和美国经济”。至于损害的具体程度,包括Costco和沃尔玛等超市巨头在内的 661家美国企业还在上周四的联名信中给出了数字:如果继续对来自中国的剩下3000亿美元对美出口加征25%的关税,将会让美国损失200万个工作岗位,每个家庭平均损失2000美元。

虽然美国企业界从一开始就不喜欢关税这个词,在前两轮加征关税的相关听证中,也用各种方式表达了反对,但在这次听证会中,“反关税战”情绪却是提升到了一个新高潮。

这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特朗普政府在开打“关税战”时,也并非纯然是一介莽夫,“一视同仁”地对所有中国产品。

其既想打击中国的中高端产业发展,又试图避免伤及美国的普通消费者,因此很多日常消费品不在前两轮的关税加征之列。

但随着关税战一步步走到今天,特朗普政府已经“避无可避”——要想进一步在关税问题上施压,就只能选择铤而走险,将关税扩展到玩具、制鞋、移动电话等日常消费品上,实现压力的“全覆盖”。这自然导致了美国企业比以往更加强烈的抵触情绪。

第二,美国企业对在关税战中“速胜”不再抱有希望。

客观来说,很多美国企业界在有些问题上与特朗普政府是有共同语言的。尽管不喜欢关税,但如果能通过短期内的加征关税实现让中国“改变”的目的,美国企业界并非完全不能接受。

但现实表明,迅速迫使中国在经贸问题上让步的期望是不切实际的。更糟糕的是,特朗普并不是仅仅对华加征关税,而是对几乎所有主要贸易伙伴挥舞关税大棒。

特朗普政府难改弦更张却无法回避负面影响

前几周白宫对墨西哥加征关税的举措更是吓坏了美国企业界,甚至就连一贯纵容特朗普的共和党国会,都不得不采取行动,阻止其“肆意妄为”。虽然最后对墨西哥加征关税一事成了虚惊一场,但还是让美国商业界认识到,必须采取更多行动防止白宫“信马由缰”。

批评归批评,反对归反对,美国商业界也并不觉得,光靠作证就能够改变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毕竟关税已经是本届美国政府的标签和最爱。

面对一直就有的反对声,特朗普本人及其经济团队一直在反复表示,关税对美国民众的伤害“非常非常小”,且美国民众为此付出的代价也“物有所值”,因为只有加征关税才能迫使他国让步。

对于日益高涨的抱怨,白宫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拉里·库德洛在上周四也用“超强硬”的口气表示,“旧制度总是要维护已经拥有的东西”,指责美国企业以各种借口拒绝适用新的经济环境和“正确”的对华关税政策。面对有的企业抱怨无法调整生产和供应链,库德洛竟表示,“做不到只是因为不想这么做”。

为了捍卫关税政策的合理性,特朗普政府因美国商业界叫苦连天而改弦更张的可能性并不大。

特朗普政府当然可以忽视企业界的意见,对中国商品继续追加关税,但问题在于,越过了“开始直接伤害普通美国消费者”的界限后,其经济和政治后果可能是白宫所无法控制的。

在持久的关税战中,即使得到了来自华盛顿的补贴,在政治上积极支持特朗普的、由共和党牢牢掌握的农业州,已经变得“不那么坚定了”。如果关税战真的“按计划”升级,其负面经济影响很有可能会给特朗普连任竞选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成为无法忽视的隐忧。

 

责任编辑:郑伊丹
相关推荐
电力央企上演新能源资产分拆上市热潮 扎堆IPO为哪般

电力央企正在上演一股新能源业务独立上市的新风潮。据澎湃新闻观察,由于具有公共事业属性,传统电力行业整体估值长期偏低。央企分拆新能源的目的,是为了大幅提升估值及融资能力,借力资本...[详细]

中国股市能否动如脱兔?

中国股市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融资平台和资源优化配置平台,在稳增长、稳投资、促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要积极支持扩大内需,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民营企业、房地产发展模...[详细]

促消费扩内需的底气从哪里来?

金融促消费动力充足。央行和银保监会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促进消费。比如,央行提出推动降低个人消费成本,增加居民消费能力;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加...[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