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专栏>> 评论•观点>>正文内容

6月25日中日ETF互通正式开启,资本市场开放再下一城

2019年06月26日 来源:新京报

国内资本市场要积极有效地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就必须不断打开大门,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国际竞争。

▲图/新京报网

6月25日,中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下称ETF)互通正式开通,首批4只中方产品和首批4只日方产品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这是继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等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大举措。

中日ETF互通主要是双方约定合作,分别上市以对方市场ETF为投资标的的基金,建立两地市场的ETF互通机制。具体是由中日两国基金公司分别通过现行QFII和QDII机制设立跨境基金,并将全部或大部分基金资产投资于对方市场具有代表性的ETF产品。

不同于沪港通和深港通等,目前互联互通的中日ETF基金,虽然主要是投资对方市场的ETF基金,而非直接投资对方的股票,但中日ETF基金的互通无疑为国内投资者引入了新的优质投资品种,提高了国内投资者资产配置的多元化,对上海打造国际资管中心、巩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等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中日ETF基金互通主要通过现有的QDII和QFII渠道操作,既可做到风险可控,又能降低中日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成本。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去年10月中日达成的货币互换协议,更是为中日资本市场的进一步相互开放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近年来,国际资本市场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各大交易所纷纷采取各种手段争夺优质上市资源,吸引跨境资金投资;另一方面就是交易所正在展开跨境并购,最为典型的就是纽约证券交易所与泛欧证券交易所合并,成立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以及洲际交易所将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并入旗下等。

不论是通过制度创新等在全球竞争优质上市资源,还是通过跨境并购,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易所纳入旗下,进而推动跨境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等,都意味着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与协同已经进入了纵深阶段。

国内资本市场要积极有效地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就必须不断打开大门,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国际竞争,吸引更多的优质上市资源,为国内投资者提供丰富的投资和交易产品,满足国内投资者的多元化配置需求。否则,国内资本市场将无法与国际先进的资本市场竞争,上海也将难以真正成长为国际金融中心,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也将缺乏足够的话语权、议价能力。

相比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国内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尚处于起步阶段,唯有持续在对外开放上不断深耕,才能有效历练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当然,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就是“开眼看世界”,是国内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必要条件。要真正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在开放的基础上加快内部改革,推进国内资本市场的透明性担保和防护型保障体系建设,清晰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断提高国内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效率,降低国内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质上市资源上市和交易。

总之,开放让市场更健康,而改革让市场更具活力。当前唯有通过资本市场不断的改革开放,才能提高资本市场制度体系对经济社会的敏感适应能力,才能真正有实力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竞争,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

责任编辑:郑伊丹
相关推荐
电力央企上演新能源资产分拆上市热潮 扎堆IPO为哪般

电力央企正在上演一股新能源业务独立上市的新风潮。据澎湃新闻观察,由于具有公共事业属性,传统电力行业整体估值长期偏低。央企分拆新能源的目的,是为了大幅提升估值及融资能力,借力资本...[详细]

中国股市能否动如脱兔?

中国股市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融资平台和资源优化配置平台,在稳增长、稳投资、促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要积极支持扩大内需,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民营企业、房地产发展模...[详细]

促消费扩内需的底气从哪里来?

金融促消费动力充足。央行和银保监会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促进消费。比如,央行提出推动降低个人消费成本,增加居民消费能力;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加...[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