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千万种,安全意识记心中。
这两天,一则“283名驴友突遇山洪4人死亡”的消息牵动着人心。
据新京报报道,7月21日,283名驴友在江西宜春市靖安县西头村吕阳洞沿河进行户外徒步运动。14时许,西头村局部暴雨,突发山洪溪水上涨,户外人员遇险被困。当地省市县三级政府为此组织人员展开“拉网式”搜救。截止到目前,除4人死亡后,其余人员全部获救,其中80人系经搜救脱险。
户外徒步原本是为了感受生命的美好,可因为一场山洪,四位驴友失去了生命,这让人扼腕痛惜;而200多人遭遇险境,也令人倍感惊魂。
遭遇不测,本属不幸,不该承受“事后诸葛”式的苛责。可由个案中提炼某些“保命”经验与安全指南,亦非多余。尤其是这次200多人遭遇惊魂,更是容不得轻忽。
由报道可知,283名驴友包括南昌众城户外群、江南户外群等5个户外群252人,此外还有自驾游3辆小客车17人和4辆越野车14人。驴友结伴出游,从发动到出行,自然也该做好充分准备。
这次策划过程中,这些驴友对活动当天的天气信息是否有充分了解,对目的地的地形情况、地质灾害等信息有无预判,遇到突发情况有无充分预案……这些仍待还原。
但从公开信息可知,宜春近段时间以来不止一次发布暴雨预报的现实:7月9日、12日,宜春市有关部门就曾连续发布强降雨过境通知,气象信息显示,宜春市有些地方“迎来今年以来最强汛情、受灾严重”。就在7月9日,当地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还曾被一条“钢便桥被洪水冲垮”的视频刷屏。
基于此,在社交媒体上,有些网友不乏批评之词,认为他们在这时节出游,有些任性。平心而论,这有些苛刻——不排除驴友们也预测到了风险,但没想到风险会这么大。
但从结果导向的维度看,不论是4条生命的逝去,还是江西省市县三级付出的高昂救援成本,都让汲取教训有了必要性。
某种意义上,此事对更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和驴友提了个醒:探险无可厚非,但要提高风险预判能力,规避风险系数过高的户外活动,尽量避免跟那些风险点直接触碰。
驴友野外探险,追求的往往就是冒险的刺激,但冒险不等于“罔故风险,不顾危险”。虽然他们会比普通人有更多面临风险的心理准备,可“安全”仍是底线。
无论是前不久的“女驴友独自去凤凰岭登山失联1年 被确认遇难”还是“非法穿越无人区失联50天 获救小伙儿被罚款5000元”……近年来,驴友遇险事件频密曝出。他们所遇之险,既有探险地点本身的风险,也有他们缺乏基本风险预估后的行为疏忽或失范。
此次事件是否也暴露了这点,还有待查证,但从事后看,暴雨多发季节去沿河徒步,的确有些“明知山可能有险,偏向险处行”的意味。
驴友探险,追求的是生命体验的丰富,但若连生命都没了,也就失去体验的机会了。所以无论如何,别忘了安全意识和风险预判意识——哪怕是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