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专栏>> 评论•观点>>正文内容

“塌区房”日涨80万:拆迁致富是城市化下的寄生心态

2019年08月30日 来源:新京报

“拆迁可以致富”并不等同“拆迁一定致富”。就像如今,深圳塌区房的那些坐等拆迁发财的投机者,是否真的能割到拆迁的韭菜,没有人敢打包票。

深圳某居民楼突然沉降倾斜,按理说本是坏事,毕竟楼房出了事房价难免往下走。谁知恰恰相反,有在售二手房源一日之内暴涨80万,而且询价者不少。周边小区也随之价格猛涨,还有中介打出“旁边小区马上拆迁,这里还会远吗”的广告词。

之所以价格猛涨,是因为多了个“拆迁”概念。就像A股一样,业绩不重要,讲故事的才会涨,房价也如此,拆迁预期比房子本身还重要。而这里面反映出的城市发展与谋富社会心态的关联,也值得解剖。

城市化背景下的“拆迁致富”神话

不希望房子好反而希望它破旧,这样就能等拆迁,拆迁了就有赔偿,赔偿也是增值过程,这样的“拆迁致富”心态并不稀奇。

近年来,拆迁致富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广州猎德村,原本是城中最贫困的村子之一,结果村民一夜之间因拆迁而暴富,有些家庭甚至在珠江新城拥有二十多套回迁房,身家瞬间飙升。

也正因此,许多人热衷拆迁投机。他们钻研城市发展规划,看到有旧城改造势头,便预先在当地购买破旧房屋赌拆迁,或者临时“种房”以期获得更多补偿。

▲改造前后的猎德村。

平心而论,拆迁本身就是个资源再分配过程,是个人私有财产的权利兑现,合法正当。有人将拆迁致富者斥为“寄生虫”,显然是种误导,那不过是物权借由拆迁机会实现的价值变现。不偷不抢,纵是暴发,那也不该被污名化。

“拆迁一定会致富”的扭曲心态当警惕

对拆迁致富不必诟病,更值得警惕的,其实是“拆迁一定会致富”的扭曲心态。深圳那栋居民楼倾斜后,房价反而大涨,就是这种扭曲心态的呈现。

“拆迁致富”神话背靠的大背景自然是城市化。世界上的所有城市,都会有发展、更新乃至扩容的过程,这是城市化的必然。而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即使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也堪称规模巨大。拆迁改造,则是城市化绕不开的流程。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的拆迁、改造、重建,造就了许多“新城”。旧房拆迁过后,有些新建项目在刷新建筑气象的同时,也会带动所属地段与区域城市地位的改变,继而让地价暴涨。

随之而来的是对原房产拥有者的高额拆迁补偿,的确能让许许多多的人一夜暴富。近二十年来,随着房价的轮动上涨,便催生了颇为持续的“拆迁致富”现象。

但拆迁并不一定会致富,或者说,拆迁致富者终究是少数,广州猎德村的例子依然可遇不可求。毕竟,拆迁致富无法摆脱地域性,像在北上广深被拆迁肯定与在五六线城市被拆迁不同;企盼拆迁致富,没准还会被司法或行政强拆做法泼上一瓢冷水。

拿这次被坊间戏称为“塌区房”的事发小区来说,正如新京报评论《深圳“塌区房”1天暴涨80万:小心被收割了》所说,这栋房屋在沉降倾斜后,还得定损调查,确定责任方,后续的善后流程还相当复杂,未必也能够马上交易。就算申请了拆迁,除了拆迁之外,还有在原地址上原规模、原建筑面积重建的选项,未必就有升值空间。

所以无论是被“拆迁一定会致富”的扭曲心态蒙蔽,还是被中介“买到就是赚到”的话术蛊惑,都可能遭遇现实阻击。

“拆迁致富”让很多人心理扭曲

“拆迁致富”的预期,另一个因由是:在目前的拆迁补偿体系中,货币安置的比例极高。拿到这笔钱,是买房投资还是用来挥霍,往往决定了那些被补偿者的下半段人生。

在城市改造过程中,被拆迁之地或是早年较为偏僻落后的城中村、城乡边缘地带,或是连片的老城区。有些被拆迁户是城市化大潮的被动接受者,在观念和生活方式上停留在原地。

钱来得太过容易,容易让他们迷失自己。毕竟,这笔钱并非来自自身的知识、技能和努力,而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很容易把钱挥霍一空。

但是,坐拥金窟,依然有人能够做到节制。前些日子网上流传一个视频,一位广州老伯虽有七八幢楼收租(类似情况多半是拆迁补偿),却坚持经营自己的小面店,这闲不住的逍遥令人艳羡,也堪称正面榜样。

不论挥霍还是节制,都有着在财富调度上可收可放的底气。当这类故事流布时,公众提炼出的,往往也是拆迁能致富的故事底色。

在这个过程中,舆论对“拆迁致富”的过度渲染,势必加剧了许多人的投机心理,也使得他们将拆迁一概而论。

当下各地的城市化进程仍在推进,加上土地价值的提升,拆迁致富的事情不会消失。这没有什么不合理,一个社会的财产分配原本就应多元化,既要给个人奋斗者提供空间,又要提供一些“机缘”。

但所有人,包括拆迁户或拆迁投机者都该懂得,“拆迁可以致富”并不等同“拆迁一定致富”。就像如今,深圳塌区房的那些坐等拆迁发财的投机者,是否真的能割到韭菜、享到拆迁红利,没有人敢打包票。

 

 

责任编辑:郑伊丹
相关推荐
电力央企上演新能源资产分拆上市热潮 扎堆IPO为哪般

电力央企正在上演一股新能源业务独立上市的新风潮。据澎湃新闻观察,由于具有公共事业属性,传统电力行业整体估值长期偏低。央企分拆新能源的目的,是为了大幅提升估值及融资能力,借力资本...[详细]

中国股市能否动如脱兔?

中国股市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融资平台和资源优化配置平台,在稳增长、稳投资、促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要积极支持扩大内需,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民营企业、房地产发展模...[详细]

促消费扩内需的底气从哪里来?

金融促消费动力充足。央行和银保监会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促进消费。比如,央行提出推动降低个人消费成本,增加居民消费能力;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加...[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