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专栏>> 评论•观点>>正文内容

区块链概念股大涨背后,别被“蹭链者”拉进韭菜地

2019年10月30日 来源:新京报

目前区分真假区块链的一个简单办法是,在其宣传话语中剥离区块链三个字后,看看其生产或经营操作模式还能否实现或被理解。

▲图/视觉中国

受到“最高级别关注”、刷屏了一个周末的“区块链”,在昨天迎来实战。沪深两市各路资本涌入,据证券日报报道,区块链概念股数量一夜翻倍,从80余只个股猛然涨到170余只,逾100只区块链概念股涨停,但据记者梳理,只有少数几家具有区块链业务实际收入。

可见,市场上部分公司“蹭链”意图明显。然而,正如中央政治局学习公告指出的,区块链首先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科学上的“技术”,是我国需要继续“加大投入攻克”的“基础研究”。目前大部分企业实际上既无区块链的技术储备,也无从事区块链研究的能力甚至兴趣,把区块链当作商业模式甚至营销标签来蹭热度,其实是不负责任的炒作和欺诈行为。

目前主流的看法认为,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信息存储,并以复杂的共识算法为支撑。区块链技术的前景在于应用到以互联网、数字、智能等相关领域,而不是所有领域,更不能简单替代人类社会基于真实互动的信任机制。

决策层此番学习的基调,亦没有把区块链视为“万能”,而是旨在在特定领域有针对性地“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协同攻关、加快核心技术突破”。

可见,区块链在我国还属于需要继续攻坚的前沿技术,远未到大规模应用普及的地步,更不是寻常办企业通过语言修饰就能嫁接的。

这些天,除了少量埋首研发核心技术的正经企业外,身边冒出了不少“区块链保洁”“区块链女神”之类生搬硬套的“概念项目”,我们完全可以一笑置之、不必当真。

但值得担心的是,诸多高大上的上市公司也来“蹭链”,并辅之以更精心、更诱人、更真假难辨的术语,如智能合约、分布式记账等,股民就很可能稀里糊涂“入坑”。倘若还有人试图借此再次激活已然走下坡路的各类“空气币”,就更加值得警惕。

目前区分真假区块链的一个简单办法是,在其宣传话语中剥离区块链三个字后,其生产或经营操作模式是否还能实现或被理解。

而事实上,目前喧嚣在大众视线中的区块链业务基本上都是这个套路,它们投身区块链的核心技术恐怕是写文案,而非编代码。他们所实现的信任机制,仍然只是基于原有的中心权威的自我相互验证而已。

总之,区块链作为一门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新技术,值得有志者深入钻研,企业家们也不妨投入资金和技术来为之助力。

但区块链既不是一哄而上拼规模就能有突破的“低端产业”,更不该被没有真心打算研发和经营的企业拿来充当点缀装饰。在基础研究还没有重大突破的背景下,就一哄而上蹭热点,甚至磨刀霍霍“割韭菜”,并非“繁荣”而是“危机”,甚至将基础研究引向歧途。

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界的精华,本来也各自有过“斩将夺关”的核心经营能力,还是希望它们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做好本分,给股民一份诚信,还区块链一份纯净。

责任编辑:郑伊丹
相关推荐
电力央企上演新能源资产分拆上市热潮 扎堆IPO为哪般

电力央企正在上演一股新能源业务独立上市的新风潮。据澎湃新闻观察,由于具有公共事业属性,传统电力行业整体估值长期偏低。央企分拆新能源的目的,是为了大幅提升估值及融资能力,借力资本...[详细]

中国股市能否动如脱兔?

中国股市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融资平台和资源优化配置平台,在稳增长、稳投资、促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要积极支持扩大内需,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民营企业、房地产发展模...[详细]

促消费扩内需的底气从哪里来?

金融促消费动力充足。央行和银保监会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促进消费。比如,央行提出推动降低个人消费成本,增加居民消费能力;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加...[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