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专栏>> 评论•观点>>正文内容

从餐饮业自救看“吃经济”升级

2020年05月22日 来源:广州日报

这两天,武汉一家五星级酒店“放下身段”在户外摆起了平价夜市大排档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

在此之前,我们很难将五星级酒店和大排档联想到一起。不过,疫情期间,餐饮业的花式自救让很多“想不到”都变成了现实,如高档食府为企业做“团餐”,米其林餐厅也开始送外卖。

从这些花式自救中,有些人读出了企业的责任。就像武汉这家酒店,因为疫情对酒店的经营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所以采取了很多自救举措,摆户外大排档是其中之一,其目标是疫情期间“不辞退一名员工,不让一个人失业”。

有些人在其中看到了创新的力量。只有“活着”,才有机会“活好”。而为了“活着”,除了共享员工、“无接触配送外卖”之外,餐饮企业还大开“脑洞”。他们的创新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不设限”。首先,价格“不设限”。以武汉这一酒店大排档为例,其价格“与一般的路边大排档差不多”。其次,平台“不设限”。一些高端餐饮也尝试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来推广,一些知名大厨还上抖音教做菜。最后,角色“不设限”。一些连锁餐饮转战线上,售卖土特产,做社群电商。

而笔者则感受到了“吃经济”的升级。“吃经济”,正从“吃得好”向“吃得优”稳步迈进。在“吃得好”阶段,顾客对于餐饮企业的要求还多停留在食物本身,如食品安全、食材的新鲜、食物的出品等,而在“吃得优”阶段,顾客的要求已经扩展到“吃”的全链条。餐饮业很多“不设限”创新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因为契合了“吃经济”的升级趋势。以被视为“新风口”的半成品为例,一些高档餐厅将热门菜品开发成半成品,配上特色酱料在线上销售,并将烹饪的详细步骤制作成小视频——这其实就是在进行全链条升级,不断强化与顾客之间的“链接”。

可以说,企业的花式自救不仅是为自己求“活”,也是在为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对于他们的努力,不仅要加油打气,而且相关方面也不妨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他们更多、更精准的政策支持。

责任编辑:何奕茗
相关推荐
电力央企上演新能源资产分拆上市热潮 扎堆IPO为哪般

电力央企正在上演一股新能源业务独立上市的新风潮。据澎湃新闻观察,由于具有公共事业属性,传统电力行业整体估值长期偏低。央企分拆新能源的目的,是为了大幅提升估值及融资能力,借力资本...[详细]

中国股市能否动如脱兔?

中国股市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融资平台和资源优化配置平台,在稳增长、稳投资、促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要积极支持扩大内需,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民营企业、房地产发展模...[详细]

促消费扩内需的底气从哪里来?

金融促消费动力充足。央行和银保监会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促进消费。比如,央行提出推动降低个人消费成本,增加居民消费能力;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加...[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