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专栏>> 评论•观点>>正文内容

聚焦中国改革国际论坛:构建新发展格局该从何处发力?

2020年11月15日 来源:中国广播网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11月14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银行、中国日报社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联合主办的“高水平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第86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南海口开幕,与会专家围绕“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等主题展开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在开幕式演讲中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增强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吸引力。要重点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的市场化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谢伏瞻说:“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更高水平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事实上今年1-10月份,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没有降低,而是进一步有所提高。”

谢伏瞻还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还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利用好大国经济超大市场规模,释放巨大而持久的动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于如何扩大内需,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认为,增加收入是关键,他指出,“十四五”时期,要继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曹远征说:“中国现在还有2.9亿农民工,如果能市民化,他在城市定居会极大地改变他的消费行为。与此同时,由于他在城市定居,他的农村的财产如果能通过包括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形成财产性收入,他的务工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就可以支持在城市的扩大消费。”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中国14亿人口的巨大内需潜力,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基础,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基本导向。

迟福林说:“未来5-10年,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时期并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估计到2025年,中国服务型消费将达到52%左右,中国服务业占比有可能接近60%,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6%左右。”

迟福林还指出,经过初步测算,百万亿元级别的新增内需规模将为未来5-15年中国实现4%-5%的经济增长打下重要基础。预计未来5-10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有望保持在25%-30%左右。

责任编辑:郑伊丹
相关推荐
电力央企上演新能源资产分拆上市热潮 扎堆IPO为哪般

电力央企正在上演一股新能源业务独立上市的新风潮。据澎湃新闻观察,由于具有公共事业属性,传统电力行业整体估值长期偏低。央企分拆新能源的目的,是为了大幅提升估值及融资能力,借力资本...[详细]

中国股市能否动如脱兔?

中国股市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融资平台和资源优化配置平台,在稳增长、稳投资、促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要积极支持扩大内需,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民营企业、房地产发展模...[详细]

促消费扩内需的底气从哪里来?

金融促消费动力充足。央行和银保监会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促进消费。比如,央行提出推动降低个人消费成本,增加居民消费能力;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加...[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