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产业经济>> 房地产>>正文内容

打破规模天花板 世茂迭代营销释放增长新势能

2020年10月14日 来源:中国网财经

2020年,注定是会被载入地产营销史册的一年。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持续变化,外部红利减少,国内多个城市陆续收紧调控政策,让刚刚升温的房地产市场再度“哑火”。当“房住不炒”的基调不断被实践和检验,也意味着房企借助高杠杆进行扩张的时代,已经走向终结。

行业增长逻辑发生变化之际,房企的生存和发展能力面临着多个维度的考验。那些产品力强、渠道精准、营销进阶,主动拥抱变化的房企无疑会跑地更远、更稳。

红海之战 谁能逆风新生?

当下的房企局势,可谓“红海求生”,不少房企整体供货和销售节奏后移,业绩完成情况也不甚乐观。据克而瑞数据显示,2020年1-9月,百强房企操盘销售规模同比增长仅9.2%;近三成房企目标完成率不足65%,整体表现远不如2017年、2018年同期。

然而在市场承压之下,仍有个别房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了有品质的高速增长。2020年前9月,世茂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额2012.2亿元,同比增长16%。销售额维持在两位数的增速,成为TOP10房企排位赛中的佼佼者。

世茂究竟有何秘籍,来实践自己的逆势突围呢?

突围秘籍1:从用户需求出发 回归产品本身

世茂集团助理总裁、营销管理中心负责人邵亮认为:“产品是一家房企在消费者市场中立足的根本,打造和提升产品力,是世茂在行业中立足并跻身领跑阵营的关键。”

从2016年开始,世茂陆续推出龙胤系、天誉系、国风系、璀璨系、云系、雅系等全生命周期产品线。不断强化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优势,将用户的体验放在第一中心位,让产品质量与经营目标牢牢挂钩。

而今,世茂正迎来产品价值的加速兑现期。如璀璨系作为具有行业引领性的改善产品线,在全国多地持续热销,受用户热捧。9月12日,璀璨瓯江二期加推,实现99.7%的开盘当日去化率,热势难挡。随着北京世茂天誉、肇庆世茂滨江壹号等重磅项目的入市在即,世茂必将保持其产品的高认可度。

突围秘籍2:智慧化营销渠道发力 私域流量精准变现

基于优质的产品为基石,世茂借力自身深厚的管理经验及逻辑,紧跟数字化发展浪潮,对营销全链条进行智慧化重塑,通过为案场提供智慧解决方案,实现了营销管理运营的降本增效和服务增值,为业绩提升再添一剂强心针。

和传统营销管理相比,世茂智慧化解决方案从营销全流程出发,在实现客户管理、智能案场和销售管理三大模块功能的同时,串联起来电、来访、接待、成交及客户分析等全过程。利用智慧赋能,真正实现了对传统案场管理、传统营销执行的整合革新。

简而言之,就是“事后管理”到“管理前置”的全面转化。通过将“流量”与服务、管理融合,销售管理兼具了“蓄水池”和“聚宝盆”的双重功效,为精准营销创造出更多的增值空间,助推世茂的业绩稳步提升。

突围秘籍3:把握时代机遇 品牌联动营销造节

有了好的产品、好的管理,好的营销手段才更加彰显用武之地。

今年以来,世茂与多家优质品牌联动,精准踩点营销节奏,奉献了一连串的营销经典案例。

10月1日,世茂联袂天猫好房,以“世茂官方旗舰店”为平台载体,不断丰富店内展示场景,打通交易技术壁垒。在提升购房者体验感的同时,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发展。

在刚刚结束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借助阿里平台数以亿计的流量曝光,世茂官方旗舰店“开业盛惠·全国联播”活动,展现了出色的流量转化能力和变现能力。

世茂此举,也意在提前布局即将到来的“双十一”流量市场,为后续业绩的不断释放奠定了基础。

早在2015年,世茂便率先启动了地产圈的“双十一”——世茂摇房节,通过全国多盘联动促销方式实现了年末的业绩突围。今年,第六届世茂摇房节即将开启,届时世茂诸多优质房源,将亮相天猫双十一。

从跨界营销到直播卖房,从明星引流到大咖带货……作为头部房企的代表,世茂在营销方面的探索从未止步。而随着行业风向的转变,产品品质高、渠道更精准、营销能力强等优势,将成为世茂穿越行业周期、持续稳健发展的“原动力”。

责任编辑:郑伊丹
相关推荐
百强房企前8个月销售额超4.3万亿元 “千亿房企”较去年同期增加2家

受市场低迷影响,百强房企前8个月销售额(按照全口径销售额排名,下同)再度走低。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8月份,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43656.1亿元,同比下降8.6%,其中TOP100房企8...[详细]

远洋集团:1-8月交付2.3万套住宅

据远洋集团官微数据显示,2023年1-8月,远洋集团在上海、深圳、武汉、西安等27座城市完成2.3万套住宅的交付,包括深圳远洋天著、广州远洋风景、杭州远洋建华宸章新邸等项目均获得业主高度认...[详细]

华侨城A上半年亏损超13亿元 宝能系所持部分股份被司法拍卖

8月31日,华侨城A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38亿元,同比上涨18.56%;净利润亏损13.06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据悉,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有息负债总额1343亿元。公司有息负...[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