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1年,对所有地产从业者而言都是非常不一样的一年:楼市风云变幻,在资金与销售的双重压力下,整个行业被动进入剧烈变革期。
在行业的动荡中,相对发展更稳定的央企成为行业变革向上、探索新发展模式的关键,既坚持用高品质的产品保障给消费者带去“定心丸”,也用稳健的实力增长和有效的高质量转型发展给行业带去坚定长期主义发展的信心。
作为国资委批准的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之一,电建地产正是在行业动荡中涌现出的“新稳健”企业之一。在2021年的行业弱环境中,跟随国家城市发展方向升级自身投资布局,持续精进产品与服务,以优质品牌赋能企业成长,2021年,电建地产全口径销售额达到了875.7亿人民币,位列2021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榜第47名(数据来自克而瑞数据),同时其利润等多项财务数据也均有亮点,实现了企业综合实力的多维度增长。
为何在行业动荡中,电建地产仍能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实现更稳步的发展和综合实力多维强化?
答案十分明显,电建地产始终坚持跟随国家规划的趋势优化布局、强化管理运营,紧跟时代的需求优化品质,履行央企责任,成为人民需要的企业。电建地产走的新道路,也是值得行业借鉴的新发展之路。
强战略 助力国家城市群发展
为进一步契合十四五新格局下的国家城市群发展战略,2021年初起,电建地产正式将投资布局策略由以往的“4+8+N”调整为了“5+5+N”。
所谓“5+5+N”,其中第一个“5”指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大湾区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及成渝城市群;第二个“5”指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滇中城市群;“N”则指的是部分具备潜力的单核城市及其外溢影响城市。
在“5+5+N”新策略引领下,电建地产旗下产投公司开始更加关注核心区域及城市的深耕,初期向中西部城市群投资倾斜,后期向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投资倾斜,以最大限度发挥品牌及属地优势,积极参与城市共建,为不同城市定制更契合的共发展策略,并因此取得了更好的发展。
此外,其产投公司还构建起了“1-2-3-6-6”产业战略发展体系,即以产投公司特有的1个“XOD模式”为引领,突破单一层次,整合城市发展全要素,多维度驱动城市价值的提升;同时坚定包含了“生态产业+能源科技”两大优势型产业,“科技产业、文化产业、健康产业”三大战略型产业,及N个机会型产业在内的“2+3+N”产业发展方向;打造三大核心产品体系、六大关键能力和六大资源平台。
此外,电建地产还积极参与到雄安新区的建设中。雄安新区要发挥对全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人才政策、政企服务等有关政策在新区范围内先行先试,逐步构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体制新机制。其中,央企电建地产电建智汇城项目,在顺应产城融合、职住一体的政策要求的同时,加强了现代服务与消费升级产品资源整合。从电建地产拿地的那一刻,便承载起“雄安新区建设桥头堡”的重要历史使命。为此,电建地产将电建智汇城项目定位为“聚集中国建造信息化和智慧城市产业核心力量,在顺应产城融合、职住一体的政策要求的同时,加强了现代服务与消费升级产品资源整合,旨在打造中国数字城市产业基地,支撑和服务雄安新区城市建设及运营”的载体。
2021年的实践显示,在强化投资布局与新策略引领下,依托中国电建及电建地产的优势资源,其产投公司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被强化,而集团内部各平台公司之间的通力合作,更给电建地产布局于全国的多个城市带来了经营、改革、升级的全配套服务,从而进一步支持电建地产在焕新城市面貌的同时,为人们的美好生活赋能,有力推动电建地产“国内领先城市运营商”这一战略愿景的实现。
大运营 增强企业核心价值
2021年,全行业在变革中迈入管理红利时代之际,在运营管理上具备前瞻性优势的电建地产,其管理体系则已于2021年迈入了4.0时代。
随着管理体系进入4.0时代,2021年成为了电建地产关键的“大运营年”。这一年,电建地产形成了由展计划、定方向、建标准、明指标、管动态、配机制等6个阶段14大方面组成的大运营管理体系,同时显著提升了战略引领力、产品服务力、平台统筹力、市场应变力、组织执行力等五大能力。
围绕“大运营”管理思路,2021年全年,电建地产线上积极打造营销推广矩阵,线下狠抓销售和回款,即便在当前的行业弱环境下,最终仍在年末实现了全口径销售875.7亿的优秀业绩(数据出自克而瑞)。
“大运营”成效不仅体现在销售业绩上,也体现在电建地产投拓上的种种新突破中: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底,电建地产共获取项目二十余个(不含产城项目),新增储备建面超过300万平米,此外还中标了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上沙连片旧厂房城市更新项目、洛阳老城区新型城镇化项目、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铁路物流中心开发项目等片区开发项目,投资节奏明显加快,新增项目分布也更为均衡。
实践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持续以“大运营”管理体系增加企业核心价值,电建地产堪称已打开了企业的全新局面,在充足的项目资源、产业资源、具备优势的全国布局基础保障下,未来发展进阶可期。
优品质 保障探索新发展模式
跟随国家城市群发展战略强化投资布局、前瞻性重视管理运营推动管理体系进入4.0时代启动大运营的同时,电建地产在产品品质上同样毫不放松。
根据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的定调,会议明确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理解新发展模式,多位分析人士指出,随着行业发展速度、利润率逐步回归常态,造房子更像是制造业,最终还是要聚焦到做好产品、好质量。这与电建地产一直以来的认识不谋而合——高品质的产品一直是企业赢得客户与市场的基础,也是企业探索新发展模式的保障。
为此,2021年以来电建地产在产品端加强发力,不仅推出了多个品质精雕细琢的好产品、品质设计及工程建筑上获得多项国内外大奖,同时也在持续优化产品线规划与研发。
据悉,2021年电建地产成立了新产品线研发课题组,将投拓、客研、营销、产品、产业、商务、工程、物业等部门聚合在一起,高效协同,完成了多个新课题的研发——此举使得电建地产能够更快顺应市场变化和消费升级,进一步提高了该公司的产品竞争力。
随着产品能力的持续加强,在电建地产公司产委会统筹下,联合相关业务部门,打通客户、产品、成本、集采、工程、物业管理等需求,电建地产在2021年完成洺悦系产品标准化V4.0迭代升级。
实际上,自成立以来,电建地产始终坚持“民生+良品”的产品定位,大力推进“精品”战略,近年来更是以四大悦系产品提供六大产品价值,以规范化的质量体系构建高品质的住宅产品。
在2021年,电建地产在产品设计上也获得了多项大奖,包含建筑类、室内设计类以及景观类。建筑类电建地产获得了美国TITAN地产大奖设计铂金奖及住宅黄金奖,CREDAWARD地产设计大奖;室内设计类获得了MUSU铂金奖、伦敦设计大奖、APDC亚太设计奖;并且荣获了IFLA APR亚太地区景观建筑奖、第十二届园冶杯地产园林示范区金奖等几项景观类奖项殊荣。这些大奖正是电建地产匠心打造产品品质的见证。
电建地产打造高品质住宅产品不只是专注于产品设计,在建筑工程品质上也做了很多思考。
2021年,电建地产开展“精工善筑”行动,提升产品品质同时将工程建造体系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在交付品质方面,严格落实交付前预验房管控环节,并且2021年获得了多项优质工程类奖项。
如今,随着电建地产持续优化升级产品标准化、加强新产品研发,提升产品品质,精工建筑品质,必将助力其在探索新发展模式的道路上拥有更大优势。
担责任 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战略、管理、产品品质加速了电建地产的发展,在综合实力持续增长的同时,电建地产作为中国电建控股的专业房地产开发平台,始终坚持央企身份,坚决贯彻国家需要、落实行业政策、履行社会责任,把服务国家战略作为企业使命。
在全国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骤然打响之际,电建地产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公司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指导下属单位对疫情进行防控,并配合属地政府党组织做好保障和支援工作,有效保障了工作机制的顺畅到位,充分发扬了央企的责任担当。
以党的十九大为精神引领,电建地产和物业公司结合国家和社会需要,大力推进“红色物业”工作。所谓“红色物业”,即突出服务群众的价值取向,所提供的专业物业服务:在没有任何非常成熟的案例可供参考的情况下,电建地产率先建立了一套物业公司、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三方联动的“红色物业”常态机制,并建立集党建工作集成、物业管理互动、社区活动服务、社会信息转换平台于一体,物业、社区深度融合的服务中心。以此为基础,电建地产“红色物业”推出了“红色帮扶、红色友邻、红色能量、红色康养、红色享居”5个子品牌,形成“1+5”品牌模式,不仅给人民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也给行业带来了引领。
回顾过去,小到助老、扶贫善举,大到防灾、抗疫行动,又或是发挥自身专业以“红色物业”深入了解一线群众以及积极参与雄安新区的建设等,电建地产一直奔赴在人民最需要的前线。
如今,站在2022年的开端展望未来,可以预见的是,电建地产也将以初心鉴真心,不断完善内部机制,赋能产品发展,不忘央企责任,助力社会进步。
受市场低迷影响,百强房企前8个月销售额(按照全口径销售额排名,下同)再度走低。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8月份,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43656.1亿元,同比下降8.6%,其中TOP100房企8...[详细]
据远洋集团官微数据显示,2023年1-8月,远洋集团在上海、深圳、武汉、西安等27座城市完成2.3万套住宅的交付,包括深圳远洋天著、广州远洋风景、杭州远洋建华宸章新邸等项目均获得业主高度认...[详细]
8月31日,华侨城A发布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38亿元,同比上涨18.56%;净利润亏损13.06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据悉,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有息负债总额1343亿元。公司有息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