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产业经济>> 医•药•健康>>正文内容

海正药业高额计提减值透支净利润 这一年白忙活

2019年12月14日 来源:华夏时报

今年的年报披露期还未到,海正药业就扔出一颗“大雷”。

12月10日晚间,海正药业公告称,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共计13.17亿元,减值准备相应减少公司今年净利润。同时对公司研发项目开发支出转费用化处理4.12亿元。

而海正药业今年前三个季度归母净利润才为12.55亿元。13.17亿元巨额减值的冲抵下,已经可以想象其今年年报业绩之惨淡。

前述公告发布2个多小时后,上交所问询函紧随其后。12月11日,海正药业证券部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我们现在正在准备给交易所的问询函回复,(媒体采访的)类似问题就先不回复了,等回复函披露以后再回复。”关于未来公司研发体系、固定资产投资策略如何优化、主营业务业绩增长点等问题,记者应其要求将采访提纲发至其邮箱,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巨额减值为哪般?

除对公司研发项目开发支出转费用化处理4.12亿元外,海正药业13.17亿元的减值项目主要包括计提外购技术相关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02亿元;对公司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9.41亿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74亿元。

“固定资产的减值不可转回,减值部分被报废,资产减少,相应地吞噬利润;一般固定资产减值的原因是资产老化,工艺被淘汰,或者项目结束,生产线没有利用价值了,或者项目夭折,固定资产折旧减值。”一名资产评估公司分析师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在研发项目支出转费用化处理的说明中,海正药业称,对于研发进度落后,技术评估具有重大问题或后续生产存在重大工艺缺陷或评审风险大获批可能性小,研发投入大但后续市场容量小或市场竞争激烈、经济性差的项目,公司管理层确认了部分研发项目终止。

与此同时,海正药业还称,公司管理层对于原拟引进第三方技术的相关项目合同进行了梳理,对账面上外购技术类无形资产进行了评估,需计提相关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超1亿元。

海正药业各个项目减值原因不一而足,其中有不得已的原因,涉及金额占比较大的项目,如生产成本较高、产品前景有限、产能需求不高、国内市场容量小、生产工艺难度大、临床试验结果不理想等,也有少数研发项目已确认正常终止的客观原因。

海正药业总裁李琰曾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2月份公司成立了资产优化专门工作小组,资产处置一直都在推进,但海正属于国有控股企业,资产处置要遵循相关的国资规定,流程、时间方面相对较慢,但公司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有序进行中。

连续4年扣非亏损

老牌药企海正药业始创于1956年,2000年在上交所上市。彼时海正药业在业绩上的表现超过同年上市、目前医药界A股“市值一哥”恒瑞医药(86.850, 1.75, 2.06%),但如今海正药业与恒瑞医药早已不能相提并论。

海正药业的业绩在上市后多年保持大幅增长,营收在2014年破百亿大关。自2015年起,公司利润开始走下坡路。海正药业已连续四年扣非后亏损。2015年-2018年,海正药业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2.83亿元、-1.41亿元及-6.1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海正药业也屡屡获得来自政府资金支持。2014年-2018年,海正药业从政府获得的补助分别为1.68亿元、1.14亿元、5539.85万元、1.39亿元。

2019年前三季度,海正药业净利润达12.55亿元,强势扭亏。但其实,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仍然为亏损4亿元,出售博锐部分股权获得非经常性损益约16亿元,才导致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增逾17倍。

对于经营业绩持续萎靡,海正药业也在2018年年报中给出了答案。“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且结构性闲置产能过剩严重;研发投入较高但研发产出效率低;资产负债率偏高,伴随着财务成本持续走高;内部管理构架不尽合理,内部沟通成本较高,导致管理费用居高不下。”

李琰曾对《华夏时报》记者称,经过对研发管线及在建工程的系统梳理,对于不同情况将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比如对于部分明显没有市场的项目进行淘汰;部分投资前景一般,但前期已完成基本投入的,公司也会继续推进;部分项目可能和公司核心科室匹配性不高,但本身也具有一定价值,公司会继续推进,做到可转让的状态。公司原则上不会轻易地中止任何项目。公司会根据轻急缓重,实际资金、费用情况对剩余项目进行梳理,把最重要的项目保住。

债台高筑也是海正药业财报中尴尬的存在。其负债率最近三年均超过60%。李琰就此曾经表示,短期债务在增加主要是公司历史上存在短贷长投的问题,后期一方面随着项目的梳理和一些在建工程的叫停,固定资产投资会“收窄”;另一方面,随着资产的处置,回笼的资金会增多;同时随着API、制剂、生物药等销售的提升,经营性现金流也会好转一些,通过上述努力,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可能在三季度或者四季度会出现明显的改善。

与业绩一同动荡的还有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早在2018年11月,海正药业就经历高层调整,“老掌门”白骅因年龄和身体原因辞去上市公司所有职务,控股股东海正集团推荐蒋国平接任。此后,海正药业总裁、董事也接连更替。

“大甩卖”模式自救

业绩不振,海正药业从今年以来进入频繁的资产“甩卖”模式。

早在3月28日,海正药业曾通过产权交易机构公开挂牌出售位于北京、上海、杭州、椒江四处的闲置房产,挂牌价格不低于评估值9226.16万元。具体包括北京2套公寓、上海两处厂房、杭州2套公寓、台州27套公寓。但房子并不是想卖就能出手,有些公寓一再延期挂牌,至今未能成交。12月10日晚间,海正药业发布公告称,由于位置、朝向及采光都不理想的情况,椒江君悦大厦A座剩余的5套公寓经两轮公开拍卖仍无人竞拍。

卖房产之外,海正药业也在陆续售卖公司资产。

今年7月份,海正药业还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海正博锐拟通过引进社会资本的方式,对其实施增资扩股及部分老股转让。最终,PAGHighlander(HK)Limited以超过38亿元的价格认购海正博锐近9000万元注册资本增资金额,并受让海正博锐50.5%的老股。今年11月,海正药业又称将转让旗下海正宣泰51%的股权,对应评估价值为2339.51万元。

不过,混沌的困境中也不乏曙光。12月9日,海正药业提交的阿达木单抗注射液的上市申请的药品注册进度变更为“审批完毕-待制证”,距离正式获批更进一步。这是继百奥泰的格乐立后,国内获批的第二款阿达木类似物。此后海正药业能否扭转业绩颓势,或许其新药研发的成果及市场表现能够在未来给出答案。

责任编辑:岳丽丹
相关推荐
树兰医疗递表港交所 特色运营管理模式提升医疗健康服务

作为社会办医疗集团,树兰医疗凭借旗下自营医院在医疗健康服务的深耕以及多学科医疗的多年积淀,积极致力于向国内多家综合医院提供医院管理服务。公司以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或学科管理服务模式...[详细]

蓝帆医疗上半年归母净亏损超2亿 手套产品毛利率告负

据了解,蓝帆医疗业务板块主要包括心脑血管业务、健康防护业务、护理业务。其中,心脑血管业务以支架、球囊和心脏瓣膜为核心,健康防护业务以一次性手套为核心,产品覆盖PVC、丁腈、乳胶和TP...[详细]

九州通2023年上半年中药板块实现销售收入22.47亿元 同比增长30.51%

9月1日,九州通召开2023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有投资者问及国家对中药产业有很多支持政策,请具体介绍下公司中药板块的发展情况。九州通表示,公司旗下九信中药作为中药产业平台公司,立足于...[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