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药界,有“北有同仁堂,南有片仔癀”一说,意指中国的北方有同仁堂国药品牌,中国南方有片仔癀国药品牌。“北京同仁堂”始创于1669年,至今已有351年的历史,是中药行业的知名老字号。
然而这家中药老字号同仁堂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不如人意的中报。近年来,其中成药产品增长动力不足,核心业务毛利下跌,让同仁堂这块金字招牌背负不小的压力。
同仁堂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8月28日,同仁堂发布了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显示,上半年公司营收60.04亿元,同比减少16.11%;归母公司净利润4.80亿元,同比减少27.28%;基本每股收益0.35元,同比减少27.39%。
对此,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受疫情影响较重,同仁堂商业经营难度依然不小,尽管第二季度收入及利润环比第一季度略有提高,但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337,930.80 万元,同比下降 14.41%,营业利润 13,607.23 万元,同比下降 39.99%。报告期末,自有零售门店为855 家。
回看2019年,同仁堂的营收和净利润双降,为十年来首次下滑。去年公司营收132.77亿元,同比下滑6.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5亿元,同比下滑13.12%;每股收益0.719元,同期减少13.06%。对比历年财报,这是同仁堂十年来首次出现营收下滑,2009年至2017年,公司营收基本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其中2018年为142.09亿元,同比增长6.23%。
同仁堂表示,报告期内,虽然产品销售受到一定程度制约,但母公司运行情况总体基本保持稳定,子公司同仁堂科技工业布局持续调整,产能不足、产值下降对其年度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核心业务下滑明显,门店扩张减缓
细分来看,营收方面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是同仁堂的两大收入来源。数据显示,上半年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的收入分别达到37.88亿元和33.49亿元,同比分别减少了12.74%和13.10%,这延续了去年业绩下滑的势头。医药工业毛利率为49.60%,同比下滑4.41%。
另外,在门店扩张方面,公司明显放缓了脚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同仁堂旗下门店数为855家,相较去年底仅增加3家,开店步伐已基本停滞。
研发方面偏低,主要靠祖传秘方支撑
公司的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似乎不够,主要靠祖传秘方支撑。今年上半年,同仁堂的研发费用为0.43亿元,同比下降2.62%。对于研发费用减少的原因,同仁堂称,主要受疫情影响,各项研发活动进度放缓所致。
去年公司研发投入2.41亿元,同比上升3.1%,占营收的1.82%。但从整体状况来看,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偏低,反而销售费用率都在20%左右。历史数据显示,同仁堂收入增长越来越缓慢,盈利能力也是起伏不定。
二级市场上,同为老字号云南白药和片仔癀两家中药龙头,如今市值均突破1500亿元,上半年均实现营收和利润维持增长。相比之下,同仁堂与头部企业的差距悬殊。
今年夏季,同仁堂尝试跨界,向新零售转型,在北京部分门店,做起了咖啡生意,将传统中草药铺转型为养生咖啡馆。同仁堂跨界卖咖啡,这一举动确实引人注目。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肉桂卡布奇诺等,这些融入传统中草药的新式咖啡,引起了人们热议。“喝最养生的咖啡,熬最长的夜”,尽管中西文化融合是趋势,但一旦体现在新事物上,还真需要时间接受。
但老字号同仁堂面临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的考验,新零售能成为激活发展潜力的突破口吗?这个问题或许需要时间来解答。
据了解,蓝帆医疗业务板块主要包括心脑血管业务、健康防护业务、护理业务。其中,心脑血管业务以支架、球囊和心脏瓣膜为核心,健康防护业务以一次性手套为核心,产品覆盖PVC、丁腈、乳胶和TP...[详细]
9月1日,九州通召开2023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有投资者问及国家对中药产业有很多支持政策,请具体介绍下公司中药板块的发展情况。九州通表示,公司旗下九信中药作为中药产业平台公司,立足于...[详细]
近年来,中药板块在资本市场叩开新世界大门。8月29日晚,同仁堂发布2023年半年报,主营业务、总营收、净利润等均为近几年新高。尤其,市场端需求旺盛,企业核心产品、核心主要业务看涨,这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