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产业经济>> 医•药•健康>>正文内容

当资本撞上中医馆 固生堂如何破解“快与慢”之间的矛盾?

2021年11月26日 来源:证券日报

近日,中医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固生堂通过了港交所聆讯。这意味着固生堂或将成为“中医馆第一股”。

天眼查APP显示,在本次上市前,固生堂已经进行过四轮融资,2017年的D轮融资,是其上市前的最后一笔融资,金额超过10亿元,投资方为招银国际资本、中国人寿、金浦投资、国风投基金。

但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固生堂净亏损分别为1.74亿元、1.48亿元、2.55亿元。对此,一位中医领域的资深从业者朱明明(化名)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短期内追求利润也许符合以盈利为目的的资本市场,但是却和中医行业的发展逻辑是相悖的。中医本身就是一个慢功。没有哪个中医馆品牌旗下的门店,能互相复制成功经验。从看病开药到经营,中医都没有标准可言。如果资本是以一种‘快进快出’的心态进入中医行业,在还未完全‘标准化’的领域攫取利润,长远来看,对于中医市场来说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业绩连年亏损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1年到2019年的近10年间,共有30家中医馆进行了融资,融资总额45亿元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固生堂2014年至2017年间的融资额就达到17亿元。

在中医馆领域,由固生堂率先冲刺行业第一股并不意外。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固生堂的营收分别为7.26亿元、8.96亿元及9.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3%。2021年上半年,固生堂实现5.98亿元,同比增长78.1%。

在体量上,固生堂是典型的大型综合性中医馆的代表。招股书显示,公司拥有及经营41家医疗机构,覆盖中国11个城市,遍及华南、华北及华东地区。公司所有医疗机构均为私立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医师资源上,截至2020年底,公司医疗服务网络执业的医师超过16000名。

不缺资本“疼爱”的固生堂,近些年从未停止过扩张的步伐。2012年至2021年6月30日,固生堂以总价约6.45亿元共收购了32家线下医疗机构。2020年10月及2021年4月,固生堂分别收购白露中医平台、万家中医平台,以作为专门从事传统中医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在线医疗健康平台,加强线下和线上医疗服务网络。

但资本介入与后续的扩张并没让固生堂赚到钱。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净亏损分别为1.74亿元、1.48亿元、2.55亿元、3.5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固生堂净亏损额将大幅增加,主要是因为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预期公允价值亏损、销售及分销开支及行政开支预期增加、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毛利率预期减少等。

标准化难执行

固生堂的亏损不是孤例。据相关媒体报道,当下80%至90%的中医馆都处于非营利状态。

朱明明向记者介绍,行业里一家中医馆至少需要5—8年才能达到盈亏平衡,如果从投资角度来看,资本是等不起的,“国家其实鼓励社会资本介入医疗行业的,但是,是希望以基金的方式去开设非盈利医院”。

目前看,固生堂选择了融资、扩张和上市的道路。但连续的收购让公司的人力成本逐年攀升。

如果参考其销售成本支出,能够发现公司在人力资源成本的投入逐年递增。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固生堂销售成本分别达到4.33亿元、5.05亿元、4.88亿元、3.3亿元。其中,2018年至2020年的人力资源成本占比分别达到48.5%、49.6%、53.9%。

成本在增加,利润上不去,这和固生堂在执行连锁化的中医馆模式上有关。

曾在中医院工作的赵胜(化名)告诉记者,去看中医的病患,一般不认品牌,只认医生,一个好中医甚至能撑起一家中医诊所。

为此,固生堂打造了“医生合伙人”的商业模式,医生可以以单店入股的形式,与固生堂一起开办中医馆。固生堂占股70%,医生占股30%,由固生堂负责运营管理,医生负责出诊。

但这种模式很难将用药成本降低。赵胜向记者表示,中医看病是凭经验,很难制定一个共同的收费标准,“例如,同一种症状,不同的中医开的药方子都是不一样的。医生对这个病的理解也都不同。一个方子里会有许多味药加加减减,有的药可能吃了没有危害,但也没有作用,也会放进去,毕竟‘以药养医’的现象还存在。”

朱明明也持相同的看法,“中医领域提升利润就是降低采购成本。如果1000个中医馆都采用同一个方子看同一种病,公司采购层面就很容易把价格压下来,从而实现利润增长。但是中医从号脉、用药都按自己的习惯,这就导致公司在前端的采购层面很难达成真正的‘标准化’,用药都不统一。”

行业风险难杜绝

行业的风险也在影响固生堂未来的业绩。

相关报告指出,中医领域公司采购占比较大的原材料主要为中药材,由于中药材多为自然生长、季节采集,产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其生长受到气候、土壤、日照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且自然灾害、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变化也会影响其供应,导致公司产品成本发生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盈利水平。

记者发现,影响中药价格的源头——药材市场的价格时常会出现不稳定。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药的推广效应导致了部分药材的价格上涨。今年多地暴雨也造成部分中药材产地减产,供需紧张。

可以看出,在药材市场,也暂无有效措施能实际遏制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

朱明明表示:“正因如此,行业内有企业开始自己做药厂,从产地到原材料都亲自把控,也是避免中间环节出问题。但这种投入也会导致公司成本增加。从不同角度看,全产业链的投入布局对医院长期发展是好的,对医生和患者也是好的,但是对需要回报的投资者呢?”

责任编辑:郑伊丹
相关推荐
蓝帆医疗上半年归母净亏损超2亿 手套产品毛利率告负

据了解,蓝帆医疗业务板块主要包括心脑血管业务、健康防护业务、护理业务。其中,心脑血管业务以支架、球囊和心脏瓣膜为核心,健康防护业务以一次性手套为核心,产品覆盖PVC、丁腈、乳胶和TP...[详细]

九州通2023年上半年中药板块实现销售收入22.47亿元 同比增长30.51%

9月1日,九州通召开2023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有投资者问及国家对中药产业有很多支持政策,请具体介绍下公司中药板块的发展情况。九州通表示,公司旗下九信中药作为中药产业平台公司,立足于...[详细]

同仁堂:聚焦核心主业 挖掘业绩新增量

近年来,中药板块在资本市场叩开新世界大门。8月29日晚,同仁堂发布2023年半年报,主营业务、总营收、净利润等均为近几年新高。尤其,市场端需求旺盛,企业核心产品、核心主要业务看涨,这都...[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