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数普惠 新金融——第三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峰会上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20)》、《中国普惠金融实践案例集锦(2020)》,并揭晓了“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0)”名单。
峰会以“数普惠 新金融”为主题,旨在探讨以数字普惠推动新阶段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验,回顾第一个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实施历程,展望“十四五”时期普惠金融事业走向。峰会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与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中国银行保险报共同主办,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中国财务公司协会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单位支持。
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四个特点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峰会上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20)》(下称《报告》)。《报告》2020年11月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人民日报党媒平台和微众银行联袂在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
《报告》认为,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四个特点:一是银行保险机构是普惠金融发展的主力军;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当前普惠金融发展的主流;三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积极践行普惠金融战略;四是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越来越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今年《报告》特别增加了专题研究内容, 集结监管、实务部门以及研究机构的权威专家,围绕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六稳”“六保”、消费者保护以及金融科技等主题展开广泛、深入的研究,为全面了解我国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前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组织编撰的《中国普惠金融实践案例集锦(2020)》一书,即将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融资担保协会、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和中国财务公司协会专门为本书撰写了所属行业的综述。书中收录的65个普惠金融实践案例涵盖普惠金融助力抗击疫情案例、助力脱贫攻坚案例、产品创新案例、数字普惠金融和可持续发展案例五大类型,展现了银行、保险公司、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科技等相关行业和单位的普惠金融实践现状。
这些案例体现了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凝心聚力”特点:银行业机构在普惠金融体系中占据绝对的主导;保险公司将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领域。融资担保肩负起解决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使命;小额贷款公司天生具备发展普惠金融的“基因”;财务公司近年来借助其自身资金和信息优势,从成员单位和产业链条上的中小企业实际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金融产品;金融科技公司通过向外赋能,有效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务质效。
在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上,普惠金融实践体现了“守正创新”特点并普遍运用了大数据,有的运用了云计算技术,有的运用了区块链技术,他们在各自领域有较高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多个案例着眼于防控风险。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和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收官时刻,研读这些案例,尤有意义。
普惠金融基层实践新典型
峰会同时揭晓了 “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0)” 名单。案例评选遵循公开、公正、科学的评审原则和流程,参考网络公开投票参与热度,经过相关协会和评审专家推荐和多轮线上、线下评审等环节,最终评出“中国普惠金融助力抗击疫情”、“中国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中国普惠金融产品创新”、“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和“中国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五个类型的30个典型案例。
如获评“助力抗击疫情典型案例”的建设银行“精准支持 纾困稳企 普惠金融打出抗疫组合拳”案例,以专属产品给予抗疫客户专享支持,以专门机制携手困难企业走上正轨,精准支持助力湖北重现活力。如获评“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的平安普惠融资担保公司“科技型融担+农担——‘惠农贷’创新三农普惠金融业务模式”案例,通过分工合作降低成本,科技赋能提高销量,因地制宜定制模式,“惠农贷”产品让三农融资不再难。如获评“数字普惠金融典型案例”的微众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案例,以前沿金融科技为支撑,覆盖供应链多级链属企业,服务万家企业,累计放款超百亿,让供应链金融更加精准有效。如获评“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的英大长安保险经纪公司“基于风险穿透视管理的信保业务可持续发展”案例,嵌入供应商管理评价体系,采用风险穿透式管理,三个月内协助千家次供应商投保,为信用保证保险市场打开了新思路。
“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已连续第三年举办。近年来,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还牵头组织开展了多项普惠金融主题系列活动,召开专家研讨会,走访调研地方普惠金融实践,编印普惠金融研究资料等,针对普惠金融创新和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思广益提出建设性意见,积极推动普惠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