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的2月,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入驻企业广西七三科技有限公司里一派忙碌景象,企业与阿曼苏丹国达成BIM技术培训合作,对方很快将派遣300余人来华学习。
公司董事长吕晓锋介绍,阿曼苏丹国派遣来华人员将系统学习企业创新研发的“所见所得——建筑百科全书”技术,这款全国首创产品研发应用技术把传统的二维平面图纸转化为数字化的三维模型,为建筑行业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凭借这项技术,广西七三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承接了南宁地铁2号线、桂林两江国际机场T2航站楼等60多个BIM项目,同时也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走出国门。
“此次与阿曼苏丹国达成合作得益于政府部门和基地的多方协调。现在,我们正忙着对接项目,很快就能实现技术输出,这是企业的第一次,也首开了广西相关领域技术输出的先河。”吕晓锋说。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印证着我市创新浪潮不断激荡产业升级的大势。
数据显示,2018年,南宁市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能力显著提升。重点打造的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聚集了150个创新主体。南宁·中关村科技园挂牌运营,成为继滨海新区、雄安新区之后,北京中关村与外地合作重点打造的第三个科技园。完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80项,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个、实现零的突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00家、占全区新增总量的三分之一,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为推动首府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创新支撑。
今年,“创新”仍是我市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之一。南宁市提出,今年将建平台育主体优生态,推动创新要素汇聚,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的要求,贯彻落实好“三百二千”创新工程,构建创新与产业相互连通的桥梁,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建设新型创新平台。加快创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和溢出效应,加快建设南宁·中关村科技园。深化南宁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今年力争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10家和创新创业载体5个,引进和建设高水平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5家以上。
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上市企业”的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模式,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创新型企业。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奖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后补助等政策,力争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突破760家。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开展“南宁市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80项。以新兴产业为重点,实施工业、农业、科技惠民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0项。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南宁科技工作将把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科技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创新城市为目标,以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围绕制约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和短板,聚焦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薄弱环节,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产业科技攻关,加大对重大产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全力助推南宁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西部(重庆)科学城内软件企业累计1044家,其中规上软件企业28家,独角兽企业1家(特斯联智慧科技),国家重点软件企业1家(中冶赛迪信息),市级重点软件企业10家,“专精特新”...[详细]
58企服产业园合伙人兼西南公司总经理王连锋在开园仪式上表示:“58企服将充分运营互联网信息工具,推动数字落地、订单落地、生产落地、产业聚集,依托58企服渠道赋能、金融赋能、品牌赋能、...[详细]
“在此期间,昌平区科技园管委会、区住建委、区发改委等部门给予了我们项目大力支持和指导。”小米智能工厂(M1项目)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项目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目前已全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