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布无法按期归还近21亿元募集资金的消息后,昔日停牌钉子户*ST信威8月26日再度“一”字跌停,成为7月12日复牌后的连续第32个跌停板,创出了A股年内连续跌停新纪录。经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年内已有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无法按期归还募集资金的公告,其中*ST信威无力偿还募资额最高。
8月26日,*ST信威一纸“无法按期归还募集资金的公告”引发市场关注,公司近21亿元募集资金暂时无法归还至相应募集资金银行专户。当日开盘,*ST信威再度“一”字跌停,股价收于2.83元/股,这也是公司7月12日复牌以来的第32个跌停板,刷新了A股年内连续跌停纪录。
*ST信威披露的公告显示,公司共有三笔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情况,分别是在2018年8月23日、8月24日、8月28日获得董事会批准,涉及金额分别为7亿元、6.85亿元以及7.36亿元,合计金额达21.21亿元。据悉,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使用期限是自董事会批准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
对于无法按期归还募集资金的原因,*ST信威表示,目前公司融资困难,经营压力大,资金链紧张。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在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拟通过包括但不限于加速应收账款催收、担保履约金催收、尽快推动重大资产重组等方式,尽快归还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多次致电*ST信威董秘办公室进行采访,但始终无人接听。
作为昔日市场上的停牌钉子户,*ST信威颇受关注。东方财富数据统计显示,在7月12日-8月26日*ST信威已连续斩获了32个“一”字跌停板,创出了年内连续跌停新纪录,公司股价、市值均较停牌前跌去超八成。截至8月26日收盘,*ST信威最新股价2.83元/股,公司市值82.7亿元。
经北京商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有*ST德豪、新潮能源、金鸿控股、ST中天、*ST信威5家公司发布了无法按期归还募集资金的公告,其中*ST信威的爽约额最高。
具体来看,*ST德豪为今年首例无法按期归还募集资金的公司,公司曾使用9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但在2月11日截止日公司却未能将上述资金归还,之后新潮能源、金鸿控股均在今年3月宣布无法按期归还6.5亿元、2.8亿元募集资金;在今年5月,ST中天也宣布无法按期归还1.45亿元募集资金。截至目前,今年无法按期归还募集资金的上市公司已超去年全年水平。
纵观无法按期归还募集资金的公司,均将闲置募集资金用于了补充流动资金,而不能如期归还的原因也均系存在资金压力、融资困难,ST中天彼时还存在严重的逾期债务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8月31日ST中天曾披露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公告”。对此,北京商报记者致电ST中天董秘办公室进行采访,对方工作人员表示,“公司今年5月到期的1.45亿元资金还没有归还,领导正在开会,详细问题可以稍后致电”。之后记者再次致电ST中天董秘办公室,公司董秘由海涛要求记者发去采访函,应对方要求记者向公司邮箱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对方并未回复。
根据现行的募集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若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不得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的正常进行,仅限于与主营业务相关的生产经营使用。中国国际科促会理事布娜新表示,闲置募集资金若不能按时归还,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严重的可能会存在募集资金被直接或间接挪用、占用等违法违规情形。
经济学者、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家公司出现无法按期归还募集资金的情形也说明了目前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规则可能存在一些管理不太严格或者是不完善的地方。如果是专款专用,严格限制的话,就不应该出现暂时补充资金这种情况。一旦出现无法按期归还募集资金的情况,公司本身应该承担很大的责任,而且应该有相应的追缴、惩罚。
资深投融资专家许小恒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则指出,在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正常进行并且已履行了必要的审批程序情况下,使用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满足公司生产经营对日常流动资金的需要,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财务费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促使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但许小恒同时强调,在使用闲置募集资金上,公司也应该审慎,避免不能按时归还的风险,“一旦无法按期归还募集资金,就可能影响上市公司正常运营,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及公司形象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无法按期归还募集资金的情形也反映了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或者是包括财务方面的规范性存在一些问题,这种情况对于上市公司的价值认定都会产生影响。”付立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