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产业经济>> 医•药•健康>>正文内容

创新药双轮驱动 信达生物上半年营收大涨50.6%

2025年09月10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

信达生物(01801.HK)近日发布的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9.53亿元,同比增长50.6%,净利润达8.34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去年同期净利润为-3.93亿元),毛利率提升3.1个百分点至86%。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增长,标志着信达生物“肿瘤+综合产品”的创新药双轮驱动策略进入收获期。其全球创新管线的临床突破与商业化能力的提升,有望重塑生物医药行业竞争格局。

在肿瘤治疗领域,尽管面临PD-1单抗市场的激烈竞争,信达生物的“旗舰产品”信迪利单抗通过适应症拓展与联合疗法创新,销售收入实现稳步增长,结肠癌与二线肾癌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公司第三代EGFR-TKI肺癌靶向药利厄替尼片于2025年1月获批上市,作为信达生物的第14款商业化产品,将持续加强其在肺癌精准治疗领域的品牌和产品组合优势。

在综合产品管线方面,公司的创新药布局展现出强大潜力。GCG/GLP-1双靶点减重药物玛仕度肽注射液,凭借其在肥胖症治疗中的突破性疗效,上市后迅速成为市场焦点,糖尿病适应症预计下半年获批。此外,公司的甲状腺眼病治疗药物替妥尤单抗N01注射液也顺利获批上市。

在研发投入方面,信达生物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10亿元,仍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其全球创新管线的突破尤为瞩目,其中,PD-1/IL-2α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IBI363,凭借在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等难治性肿瘤中的临床突出表现,分别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突破性治疗认证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快速通道资格认定。另一款ADC药物IBI343,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疗效,正在进行三期临床试验。

截至目前,信达生物已有16款产品获批上市,其中12款为肿瘤治疗药物,4款为代谢、自身免疫等慢病领域创新药。另有3个品种在NMPA审评中,4个新药分子进入三期或关键性临床研究,15个新药品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信达生物称,“上市一批、临床一批、研发一批”的管线梯队,为公司中长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信达生物的国际化进程在2025年取得新进展。授权费收入达6.656亿元,主要来自于公司与罗氏制药签订的独家许可及合作协议所收取的首付款,这也成为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长的另一重要驱动力。在临床开发层面,信达生物同步推进多个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IBI363针对免疫耐药肺鳞癌的全球三期研究预计下半年在中美启动;玛仕度肽注射液的三期临床研究,将直接对标司美格鲁肽等国际竞品,抢占肥胖症治疗市场份额。

不少机构对信达生物的长期价值给予高度认可,一些券商机构纷纷上调评级。其中,光大证券认为其核心产品销售表现强劲,维持“买入”评级;中泰国际更将目标价上调至113.75港元,强调其“创新药+国际化”双引擎的增长潜力。

责任编辑:文艳
相关推荐
创新药双轮驱动 信达生物上半年营收大涨50.6%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增长,标志着信达生物“肿瘤+综合产品”的创新药双轮驱动策略进入收获期。其全球创新管线的临床突破与商业化能力的提升,有望重塑生物医药行业竞争格局。[详细]

同仁堂医养IPO获备案 业绩持续性待考

若同仁堂医养此次上市成功,将成为继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国药之后,同仁堂集团的第四家上市公司。不过,记者注意到,同仁堂医养目前存在多重隐忧,包括依靠收购扩张业绩、占其营收大...[详细]

御医传承人杜丁:季节更替用“麻木第一方”

每到季节更替之际,许多人的颈肩疼痛问题便会加剧,尤其是在夏秋交替冬春和转换之时,不少人开始出现手脚麻木、肩颈不适的症状。尽管疼痛尚可忍受,但麻木之感却更为可怕,往往是疾病进一步...[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