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受瞩目的央视3·15晚会上,第四个被曝光的行业乱象聚焦于保水虾仁市场。晚会通过深入调查和采访,揭露了部分商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超量添加保水剂、包冰增重等违规操作,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据央视记者报道,近期接到群众举报,称有部分生产厂家在加工水产品时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保水剂即食品水分保持剂,常用复合磷酸盐,能在加工时保持虾仁的水分、提升口感和延长保质期。然而,部分企业却利用保水剂进行“给虾增重”,以此谋取更多利润。
在一家名为尚方舟的食品公司,记者目睹了保水剂的超量添加过程。该公司工作人员透露,他们会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不同规格的虾仁。在库房中,记者看到地面上堆放着各种大袋的复合磷酸盐保水剂。走进生产车间,记者发现泡药的虾仁被浸泡在青黑色液体中,浸泡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保水率高达百分之二十。这意味着虾仁吸收水分后体积变大,重量增加了百分之二十。而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冷冻虾仁中磷酸及磷酸盐以磷酸根计,每1000克最大使用量为5克,即千分之五。但该厂的虾仁磷酸盐添加量却高达千分之三十,严重超标。
此外,记者还走访了中青海洋水产有限公司和湛江良基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水产企业。这些企业均存在类似的违规操作。在中青海洋水产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直言不讳地表示,保水剂成了虾仁增重吸水的一个重要工具。而在湛江良基食品有限公司,尽管负责人声称其产品保水率只做到16%到18%,但仍承认保水剂添加量的多少一般由虾仁的价格决定,价格高的虾仁保水率相对会低一些。然而,这些企业的成品外包装上均未标注保水剂的相关信息,成分表仅标明虾仁和水。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违规添加保水剂的虾仁不仅重量增加,而且卖相好、口感脆,因此价格可以卖得更高。然而,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可能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风险,如消化系统问题、钙磷比失衡、缺钙以及心血管疾病等。
央视3·15晚会的曝光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消费者纷纷表示对保水虾仁市场的乱象感到震惊和担忧,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起事件暴露出部分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忽视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针对此次曝光的问题,相关部门已经迅速展开调查和处理。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打击这种非法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健康安全。同时,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虾仁等水产品时,要注意查看产品成分表和相关信息,避免购买到违规添加保水剂的劣质产品。
此次央视3·15晚会的曝光不仅为消费者敲响了警钟,也为整个保水虾仁行业敲响了警钟。只有加强监管、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才能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