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晚会再次聚焦消费者权益保护,揭露了一起令人震惊的行业乱象——多个知名母婴品牌的残次料被非法翻新并重新售卖。
晚会报道称,位于济宁市梁山县的“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被举报涉嫌销售劣质卫生巾、婴儿纸尿裤,且数量巨大。经央视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该公司主要业务并非生产纸制品,而是从纸尿裤和卫生巾生产厂家购买被丢弃的残次品、下脚料等生产垃圾。这些本应被销毁的不合格产品,在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内被重新分拣、翻新,并包装成所谓的“二等品”进行销售。
记者在现场看到,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的仓库中堆放了大量从生产线上淘汰的卫生巾和纸尿裤生产垃圾。公司负责人刘总称,他们以260元到1400元一吨的价格收购这些不合格产品,再从中挑选出形状完整、没有明显污渍和破损的“二等品”。这些“二等品”经过简单的加工和重新包装后,就能在市场上以七八千元一吨的价格出售,利润惊人。
在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的仓库里,记者还目睹了工人将压缩打包的婴儿拉拉裤敲打恢复蓬松状态,并装进模具进行封口的过程。这些拉拉裤分别属于不同的知名母婴品牌,如嫚熙、中亿孕婴等。然而,在二次包装使用的包装袋上,却没有任何品牌厂址等信息。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翻新后的母婴产品最终流入了市场,甚至在一些电商平台上打着“厂家直销”的名义进行销售。记者发现,在电商平台上,两家网店销售着从生产垃圾中挑出的自由点安睡裤,销量分别达到2.1万件和5.7万件。而这些产品的外包装上显示的生产厂家并不存在,显然是“三无”产品。
据刘总称,他们的客户遍布全国各地,包括一些线上线下的商家。为了掩人耳目,这些商家在采购时往往会要求去掉外包装,换上自己的包装进行销售。这样一来,原本应该被销毁的不合格产品就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
此外,刘总还透露,挑选“二等品”剩下的垃圾也有生财之道。这些无法再挑选利用的生产垃圾被打碎后,将重新分离成为木浆、吸水高分子树脂等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原材料,再次流入一次性卫生用品的生产企业。
央视315晚会的曝光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消费者纷纷表示,对母婴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表示担忧,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起事件暴露出了一些企业在产品质量控制和废弃物处理方面的严重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针对此次曝光的问题,相关部门已经迅速展开调查和处理。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打击这种非法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母婴产品的安全质量。
此次央视315晚会的曝光不仅为消费者敲响了警钟,也提醒了所有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坚守法律底线和道德良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