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大工作任务之首,“新质生产力”无疑是当下中国经济的热词。3月5日,北京市国资委就本市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及科技创新成果等情况组织集体采访。北京首钢朗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钢朗泽”)副总经理晁伟对记者表示,气体生物发酵技术从实验室到工业化应用异常困难,首钢朗泽通过持续不断地科技创新,首先让菌种适应工业气体环境、提高发酵转化率和稳定性,在中试平台打通全系统工艺流程,最终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
据介绍,首钢朗泽自主研发的合成生物与CCUS有机结合技术,可将含碳工业尾气直接转化为生物乙醇及微生物蛋白等高价值产品,这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首钢朗泽成立于2011年,是首钢集团控股的中外合资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以CO、CO2为原料,建立“菌株选育—生物智造—中试放大—工业应用”的研究模式,实现了工艺流程再造和工业体系重塑,创下了首次实现工业尾气高值化和低碳化利用、首次利用工业尾气为原料生产微生物蛋白、首创气-液-固生物连续发酵反应器及成套技术等纪录。
晁伟介绍,2018年,首钢朗泽首次在钢铁行业实现工业化应用;2019年,在铁合金等领域发展取得成功;2023年,实现从“1到N”的复制,产能规模达到年产21万吨乙醇、2.5万吨蛋白;年减排CO250万吨、年节约粮食60万吨(节约耕地约170万亩)。
以生产微生物蛋白为例,晁伟表示,目前饲料蛋白原料以动物、植物性为主,生长周期长,植物蛋白依赖耕地,动物蛋白主要由动物产品加工而成,而利用工业尾气生产微生物蛋白,突破了天然植物蛋白合成的时空限制,节约粮食和耕地。且这种微生物蛋白含量要比一般的豆粕蛋白含量高出一倍左右,是减少对进口粮食依赖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前景。
“公司每年收入增长约在50%以上,接下来,产能还将进一步扩大,每年基本会有2-3个新建项目开工。”晁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