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计净利润325.59亿元,同比增长8.63%……随着上半年A股上市险企中期业绩收官,财险板块画像浮出水面。“马太效应”加剧的背景下,人保财险、平安产险与太保产险即财险“老三家”合计净利润增幅超过了8%。具体业务方面,三家财险公司主力险种车险保费收入增速均超过5%,非车业务保费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张,并且占比持续提升。
对于上半年的财险市场而言,新能源车险的发展、暴雨赔付的影响亦是业内关注焦点。从财险“老三家”相关业务的开展或赔付情况来看,对于行业而言,释放了哪些关键信息?
新能源车险跑出加速度
A股上市险企的半年报陆续发布,财险“老三家”的上半年成绩单也随之出炉。
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与太保产险上半年合计实现净利润325.59亿元,同比增长8.63%。分公司来看,净利增长呈现“两升一降”的局面。上半年,平安产险净利增速拔得头筹,该公司净利润92.85亿元,同比增长7.4%;人保财险净利润192.33亿元,同比增长5%;太保产险净利润则同比减少3.8%,为40.42亿元。
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专家朱少杰看来,2023年上半年,老三家的财险业务有业务规模增长、业务结构优化、承保端和投资端均获利、净利润相对稳定的表现。
从主力险种车险的保费收入增速来看,财险“老三家”均超过5%。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今年上半年的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358.99亿元、1013.48亿元、507.65亿元,增速分别为5.5%、6.1%、5.4%。
在车险缓慢增速下,新能源车险的发展势如破竹,保费实现大幅增长。以人保财险为例,该公司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54.7%,保费占比9.4%,较去年同期上涨了3个百分点。太保产险新能源车险的保费同比增速也超过了50%,达65.1%。
保费增速虽然可观,但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甚至车企开始进入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这使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再加之新能源车风险控制难度大、赔付成本较高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阻力。
“新能源车出险率非常高,甚至要高于燃油车接近1倍,种种因素导致成本存在一定压力。”在近期举办的中期业绩会上,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表示,公司高度重视新能源车险的发展,构建了一套与燃油车险不一样的经营管理体系,来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
朱少杰表示,新能源车险业务尚处经营磨合期,高出险率和高维修成本等叠加引发的高赔付率是险企面临的主要经营压力。此外,越来越多的车企试图加入新能源车险赛道,加剧了市场竞争,引发市场洗牌,催生出车企与险企合作经营新能源车险的创新模式。
基于此,在业内人士看来,险企可以进一步在新能源车险领域加大投入,提供更全面的保障服务,并与车企、充电桩运营商等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车险的发展。
非车业务“再拱一卒”
车险市场日益饱和、竞争激烈,且增长空间有限。在这一背景下,非车险业务成为新的增长极。
保费增速突飞猛进、业务占比持续见涨成为行业内非车业务的普遍画像。从财险老三家非车业务来看,两家业务规模增幅超10%,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太保产险上半年实现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29.38亿元,同比增长24.5%;平安产险非车险保费收入406.4亿元,同比增长7.16%;人保财险非车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650.31亿元,同比增长11.6%。
整体而言,农险、健康险及其他险种原保费收入增速较高。如中国人保上半年农险、其他险种的保费同比增速为20%以上,健康险、农险、责任险的保费增速均超过了25%。
保费规模再扩张的同时,业务占比也“再拱一卒”。如太保产险非车险业务收入占比达 51.6%,上升4个百分点;人保财险非车险业务占比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平安产险非车险保险业务收入的占比也增长了0.6个百分点。
非车业务占比提升释放了这一业务当前的受重视程度。曾义在近日的中期业绩会上表示,因为车险受到限速、车市新车销售下降的影响,发展速度受到限制,因此集团经营重心仍然会放在非车险发展上。
在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看来,不同于车险市场趋于饱和,增长空间有限,非车险市场则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健康险、意外险等领域,这些险种的保费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且风险相对较小,因此各家险企都在积极拓展这些业务。
非车险领域发展空间大在哪?业内人士表示,以农险为例,该险种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中的风险。随着国家对农业保险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加大,以及农业保险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农业保险的发展空间也相对广阔。
“非车险业务的发展要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对于发展非车险业务的思路,朱少杰表示,险企要围绕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一带一路”、科技创新等国家战略,发展科技保险、农业保险、环境污染保险、海外投资保险等。此外,需要开发增进民生福祉的保险产品,如非标体/带病体保险。最后,需要根据非车险业务的经营周期,动态调整业务结构,确保获得稳定的经营业绩。
暴雨赔付影响几何
7月底8月初,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部分地区因暴雨洪涝灾害遭受损失。保险业发挥灾害“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多措并举推动保险理赔提速增效。比如开通灾害理赔绿色通道、多渠道受理报案等。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10时,河北、北京、黑龙江等16个受灾地区保险报案26.93万件,估损金额99.22亿元,赔付及预赔付19.58万件、44.64亿元。
通过保险公司的理赔情况来看,涉及理赔的险种主要为车险、企财险和农业保险。因此,暴雨灾害过后,保险业尤其是财险业的赔付情况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国人保副总裁兼人保财险副董事长、总裁于泽在中期业绩会上透露,受“杜苏芮”台风影响,总估损金额为38.6亿元,公司已经赔付23.2亿元,整体已经赔付了60%以上,其中车险已经赔付了98%。
据中国平安在中期业绩会上透露,截至8月4日,中国平安累计接到报案37431笔,总预估理赔金额11.4亿元。
那么,赔付金额因暴雨灾害陡增,将带来怎样的影响?以中国人保为例,在该公司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于泽表示,包括河南“烂场雨”和台风“杜苏芮”带来赔付对经营的影响都在可控的范围内,在不发生“杜苏芮”台风类自然灾害的前提下,公司的经营目标不变。
8月30日,中国银行发布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作为我国持续经营时间最长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197.07亿元,同比增长8.92%,其中净利息收入、手续费净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7...[详细]
近日,中国平安交出一份有定力、韧性强的高质量发展半年答卷。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819.57亿元,年化营运ROE达18.2%;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现金0.93元,同比增长1.1%。...[详细]
近日,兴业银行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兴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110.47亿元,同比下降4.1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6.80亿元,同比下降4.92%。截至报告期末,兴业银行资产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