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保险公司的股权拟被摆上货架。4月1日,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保险”)3.7020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6.1709%)在北交所网站被挂出。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的招商主体即民生保险第六大股东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色股份”)在项目亮点中提及了民生保险已连续十余年盈利。
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对于民生保险而言,业绩正出现大幅波动,如何稳住盈利局面、进一步扩大规模,成为待考课题。此外,第六大股东拟出清民生保险所持股权,对该公司可能带来哪些影响;根据市场情况,该笔股权寻到买家的难易程度如何亦是业内关注的焦点话题。
价格面议!第六大股东拟出清股权
4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民生保险3.7020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6.1709%)在北交所网站被挂出。该股权拟转让的项目披露信息为,今年4月1日—9月19日。
该项目的招商主体为中色股份,该公司对拟转让股权给出了原因。3月28日晚间,中色股份公告称,公司持有民生保险3.7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6.1709%。为更好地聚焦实业、突出主业、专注专业,公司拟筹划转让所持民生保险全部股权。
该项目的参考价格一栏显示为,价格面议。截至发稿,该项目引来39次围观。
据了解,中色股份当前为民生保险第六大股东,如果上述项目寻得买家并达成股权转让,或意味着中色股份将退出民生保险股东行列。
目前,市场对中小保险公司股权的兴趣不浓,曾经炙手可热的保险公司股权不再是香饽饽。对于中色股份所持的这笔股权的成交结果,在业内人士看来,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表示,当前,中小保险公司股权市场的确相对冷清,投资者对险企股权的兴趣有所下降。这可能与行业的整体盈利状况、监管政策以及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这笔股权的转让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然而,也不能完全排除找到合适买家的可能性,毕竟民生保险作为一家连年盈利的险企,还是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据了解,民生保险2003年6月18日正式开业,注册资本金60亿元。截至2023年底,该公司已连续14年盈利。
放眼行业,如中色股份这样的国资背景企业拟转让所持险企股权的情况并不鲜有,回归主业、退出辅业成为其欲退场的主要原因。不过,由于“国字头”的股东实力强、信誉好,是一块货真价实的“金字招牌”,对于险企开展业务、拓展资源等方面都帮助很大,意味着央国资背景的企业离场,或带来一定的影响。战略定位专家詹军豪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新的股东能够带来更多的资源或更先进的管理经验,那么对险企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但反之,如果新的股东与原有股东在经营理念或战略方向上存在分歧,可能会引发内部矛盾,影响公司的稳定运营。
连续盈利14年,“专注”个险渠道
作为我国第一家由民营资本为投资主体的全国性寿险公司,2023年,民生保险迎来自己的“弱冠之礼”,这一年,该公司将连续盈利的记录继续拉长,为14年。2023年民生保险保险业务收入119.61亿元,取得净利润4.6亿元。
连续多年交出盈利答卷的寿险公司虽然并不多见,但对于民生保险而言,似乎仍有着幸福的“烦恼”,即如何保持盈利和业务规模的进一步增长。
从经营状况来看,公司虽保持连年盈利,但业绩出现波动。保险业务收入规模也有所收窄。近两年净利润规模难以与此前相提并论。年报显示,2020—2022年,民生保险的保险业务收入(非合并利润表)从125.31亿元下降至118.21亿元;净利润(非合并利润表)从24.15亿元下降至1.85亿元。
具体到业务层面,2022年度,该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居前5位的保险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均为个人渠道。在业内人士看来,在行业代理人下滑的大背景下,个人渠道的发展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交流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寿险行业的个险营销员人数跌至约291万,同比下滑19.52%,较2019年的近千万人力高峰已脱落700万。近期,A股五大上市险企,虽有险企代理人队伍率先企稳,但也有险企的人力未止住下滑趋势。此外,从一家非上市险企主动公布的营销员脱落率来看,2023年一年脱落近半数。
袁帅表示,在行业代理人下滑的大背景下,个人渠道的发展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代理人数量如果减少,可能会导致销售渠道变窄,进而影响保险产品的销售。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险企可能需要加强线上渠道的建设,提升数字化营销能力,同时优化代理人队伍结构,提高代理人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此外,根据记者梳理,人身险公司出现退保率较高这一情况集中于银保渠道的年金险、万能险产品中。民生保险也不例外。2023年,该公司的民生金彩双赢年金保险C款(万能型)的年度退保率达70.54%,销售渠道为银保渠道。
一般情况下,退保率居高不下离不开一定的内因和外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保险产品设计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使得客户“主动脱落”,失去持续投保的意愿;另一方面,保险机构在销售过程中可能存在对消费者的误导或信息隐瞒,这可能也是导致消费者选择退保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表示,外因则可能是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消费者觉得继续持有保单不划算而退保。
针对银保渠道的民生金彩双赢年金保险C款(万能型)退保率高的问题,如果是产品原因导致,袁帅表示,险企可以考虑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强销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销售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并传达产品特点;同时,加强客户服务,及时回应客户关切,提升客户满意度。
北京商报记者就退保率等相关问题致函采访民生保险,截至发稿,该公司未进行回复。
竞逐健康管理赛道,如何出牌?
近年来,“保险+健康管理”不断擦出火花,险企加速布局。从各家保险公司纷纷布局大健康生态圈的动作来看,已呈现多点开花之势,各式各样的健康管理服务或模式相继推出。
民生保险也在这一赛道展开发力。2023年岁末,民生保险微信公众号发布董事长寄语,该公司董事长鲁伟鼎表示,公司持续升级服务体系,不断挖掘用户对健康管理、生活礼遇等多方面的服务需求,丰富服务内容,延伸服务边界,让用户在获得保险保障的同时,享有一站式的增值服务体验。
对于保险业而言,深耕健康管理这一领域尚有广阔的发力空间。目前,健康管理服务主要集中在健康咨询和就医服务两个方面,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保险公司可以整合包括预防、保健、治疗、护理在内的全方位健康产业链,推动保险与健康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
险企通过与健康管理领域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市场地位,还能有效应对社会日益增长的健康保障需求。不过,欲在健康管理这一赛道深耕,在业内人士看来,有待保险公司进一步拓展健康管理服务的范围,如增加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形成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闭环。其次,也有待进一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健康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为客户提供更个性化、更高效的服务。
民生保险董事长也对新的一年的发展指明方向,其表示,公司要积极探索增值服务,强化功能,赋能发展,逐步构建具有民生特色的“保险+能源”模式,要继续夯实人才培养、扁平化、流程优化与数字化运营的基石等。
从近期A股五大上市险企高管在业绩会释放的信号来看,对于2024年的保险业,尤其是人身险市场而言,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和人们保险意识的提高,人身险市场的需求有望持续增长。然而,在增长的同时,寿险公司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袁帅表示,挑战方面,包括市场竞争加剧、客户需求多样化、监管政策变化等;机遇方面,则包括数字化转型、产品创新、服务升级等。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寿险公司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强风险管理,优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并赢得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