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5月10日,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
为长宁县梅硐红军小学举行
中国工农红军小学授旗、授牌仪式
仪式在暖场节目《竹竿舞》
《喋血桔子岭》中拉开序幕
随后全场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国红办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工作领导小组秘书长方强
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长宁县梅硐红军小学”
的决定并授校牌
▲赠送中国工农红军军旗
▲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宁县梅硐红军小学”授旗
▲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宁县梅硐红军小学”授牌
▲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宁县梅硐红军小学”授总书记对红军小学建设工程重要指示题词牌
受县委书记徐创军委托
县委副书记、县长杜伟发表致辞
勉励长宁人民胸怀家国情怀
永葆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血脉
仪式在雄壮激昂的《国际歌》中落下帷幕
仪式后
全国红办一行还参观了余泽鸿故居
了解余泽鸿烈士的成长、学习
革命经历以及临危受命、浴血奋战
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什么是红军小学?
红军小学建设工程于2007年4月启动;其主旨是感恩革命老区的历史贡献、改善革命老区落后的教育条件、发扬和传承红军精神。目前,已经在全国建立了400余所红军小学,成为遍及30个省市革命老区的著名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品牌。
梅硐镇是革命老区
是中共川南特委和
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的主要领导人
余泽鸿烈士的故乡
同时也是《国家长征文化公园》
四川宜宾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非常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长宁县梅硐红军小学
长宁县梅硐红军小学依托当地特色红色资源
以革命教育为主线
以创建红色文化特色校园为抓手
不断创新教育工作的形式和内容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红色校园
走进校园
随处可见的红色文化氛围营造
教室、走廊等醒目的地方均张贴着
具有革命色彩的格言警句
红色班级
学校于2022年7月开设“余泽鸿班”
旨在带动学生们学习红色文化和红军精神
营造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深层次地了解、体会
学习和实践伟人的精神内涵
让“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以“余泽鸿班”为榜样
红军小学为其他25个班级
以革命英雄人物命名
“赵一曼班”“硕勋班”“刘胡兰班”等
校本教材
学校编印校本教材《红色文化》
介绍中国工农红军的由来及演变
长征故事、川南游击纵队在长宁的主要活动
余泽鸿、邓楷、王泽嘉、
袁敦厚等烈士的英雄事迹
长征诗歌等
实现本土红色基因在学生心灵扎根
培养学生信念坚定、知难而进、
勇于担当的红色精神
活动开展
写红色主题征文
传承优良家风、涵养家国情怀
在学习实践中
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致敬先烈 缅怀英雄
在烈士故居前
唱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用拳拳赤子之心
深切缅怀革命先烈
红歌汇演
《穿上红军的军装》、《红军小学红军娃》
《出发歌》、《少年忆红军》、
《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等红歌
是红军小学的学生们必学曲目
一首红歌,记录一段峥嵘岁月
象征一面光辉旗帜
学生们用高昂嘹亮的歌声
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创作红色剧本
红军小学同学们创作红色剧本
《喋血桔子岭》
并以舞台剧的形式表演出来
表达了少先队员
继承和发扬革命烈士精神的决心
观红色电影
观红色电影,悟红色初心
《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百团大战》
《金刚川》等中国红色电影
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
记录着英雄事迹的同时
又传达着中华民族精神
驱使着当代年轻人
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学军体拳
时而弓步冲拳、时而转身别臂
动作刚劲有力
铿锵有力的呼喝、干净利落的拳脚
充满自信的微笑
充分展现了红军小学的活力
讲"四史"故事
讲述“四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也是具有深刻意义的精神洗礼
长宁县梅硐红军小学的成功授牌
在营造红色文化氛围
改善革命老区办学条件
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宁县将以此次授牌为契机
全力以赴把梅硐红军小学建设好
红色基因传承好、革命事业发展好
不断完善红色教育设施
优化教书育人环境
使之成为全县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
弘扬红色文化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