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O阶段性收紧的背景下,来自医药制造业的IPO存量企业情况值得关注。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3日,有24家所属行业为医药制造业的企业正在排队IPO。纵观这24家医药企业,IPO获受理时间跨度长达两年半,最早可追溯到2021年上半年末。从拟募资金额来看,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元生物”)成为目前排队企业中的“募资王”,拟募集资金逾3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板成为上述医药制造业企业最青睐的板块,其中更是有6家企业申报标准为科创板标准5。
英科新创排队时间最久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3日,共有24家来自医药制造业的企业处于IPO的不同阶段,其中英科新创(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科新创”)排队时间最长。
按获受理时间排序,上述24家企业中,2023年获得受理的企业数量最多,为13家。此外,2022年、2021年获受理的企业数量分别为8家、3家。2024年后,尚未有来自医药制造业的企业申报IPO。
英科新创系排队时间最久的企业。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英科新创IPO于2021年6月30日获得受理,公司拟登陆创业板。2022年7月14日,公司创业板IPO上会审核通过,并于2022年9月23日提交注册,此后一直未有更进一步的进展。
此外,杭州微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策生物”)、西安新通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通药物”)排队时间也均已超过两年,目前微策生物同样处于已提交注册,尚未注册生效的状态;新通药物则是已注册生效。
上交所官网显示,新通药物科创板IPO于2021年12月6日获得受理,2022年12月12日,公司上会遭暂缓审议,2023年1月12日,公司再次获得上会机会并通过,并于同年4月13日提交注册,很快,在同年的4月25日,公司就已注册生效。不过注册生效后,公司IPO就进入停滞阶段,一直未能发行。
同样已拿到注册批文的还有上海小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方制药”),公司IPO于2023年3月3日获得受理,于2023年12月14日注册生效。
目前正在排队IPO的上述24家企业中,处于已问询阶段的企业数量最多,为13家,包括上海恒润达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润达生”)等;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两家企业已上会通过,等待提交注册;上海延安医药洋浦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目前处于中止阶段;轩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轩竹生物”)科创板IPO遭暂缓审议,目前还未获得二次上会机会。
合计募资额约268.28亿元
经同花顺iFinD导出数据计算,上述24家企业拟募资总额合计约为268.28亿元,其中4家企业拟募资额超过20亿元,禾元生物拟募资额最高,为35.02亿元。
招股书显示,禾元生物拟登陆科创板,公司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拥有全球领先的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平台。公司产品主要包括药品、药用辅料以及科研试剂。
此次科创板IPO,禾元生物拟募集资金35.02亿元,投向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新药研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3个项目,拟分别投入募资额19.09亿元、7.94亿元、8亿元。
禾元生物IPO排队时间也并不算短,公司IPO于2022年12月29日获得受理,2023年1月19日进入已问询阶段,截至目前未获得上会机会。
针对公司相关问题,记者致电禾元生物董事会办公室进行采访,不过对方电话未有人接听。
同花顺iFinD显示,募资额紧随禾元生物之后的企业是恒润达生,拟募集资金25.39亿元。公司拟将募资额投向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研发项目、总部及产业化基地(一期)项目、补充流动资金3个项目。
轩竹生物、广州必贝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必贝特”)拟募资额也在20亿元以上,分别为24.7亿元、20.05亿元。此外,新通药物、小方制药等9家企业拟募资额在10亿—20亿元之间;微策生物等11家企业拟募资额不足10亿元,其中申报北交所的湖北宏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拟募资额最低,仅为1.78亿元。
科创板占比最高
从拟上市板块来看,科创板成为目前正在排队的医药制药业企业中最受欢迎的板块。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上述24家企业中,禾元生物、恒润达生等8家企业均选择了申报科创板上市,占比为三分之一;选择申报北交所的企业数量也相对较多,为6家;此外,有5家企业申报创业板;沪市主板、深市主板分别有3家、2家医药IPO企业正在排队。
记者注意到,选择申报科创板的企业中,多数企业选择的上市标准为科创板标准5,数量达到6家。
据悉,科创板标准5具体内容是“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这意味着这一标准对申报企业盈利情况未作要求。
金融系统业内人士武忠言表示,科创板向未盈利生物药企敞开了大门,为创新性医药企业拓宽了新的直接融资渠道,激发了此类企业的上市动力和热情。
实际上,上述企业中,选择这一标准申报上市的企业申报时均未实现盈利。具体来看,采用这一标准的企业包括新通药物、恒润达生、轩竹生物、必贝特、善康医药、禾元生物。
以必贝特为例,财务数据显示,2020—2022年,必贝特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7.69万元、97.03万元、0元;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6126万元、-1.37亿元、-1.88亿元。
必贝特在招股书中直言,公司自成立以来持续进行创新药的研发,尚未实现产品的商业化生产和销售。在可预见的未来经营亏损将不断增加,上市后未盈利状态预计持续存在且累计未弥补亏损可能继续扩大。
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看来,尽管公司目前没有盈利,但通过IPO可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声誉,从而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此外,IPO还可以为公司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以实现业务扩张和研发进程的加速。
在IPO阶段性收紧的背景下,来自医药制造业的IPO存量企业情况值得关注。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3日,有24家所属行业为医药制造业的企业正在排队IPO。纵观这24家医药企业,IPO获受理时间...[详细]
近日,又有一则与减重新药相关的信息引起投资者关注。2月29日,港股上市公司来凯医药公告称,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批中心已受理了公司在研新药LAE102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用...[详细]
国家医保局近日披露了第8期价格招采信用评价结果,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26家医药企业被评为“特别严重”和“严重”失信。其中华北制药因2021年“断供”布洛芬缓释胶囊,山东省第三次予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