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健康管理等领域应用广泛,但近日一起AI误诊事件引发社会关注。一名新手家长使用AI问诊,将孩子普通呼吸道感染误判为病毒感染肺炎,导致病情延误。此事件再次敲响AI医疗安全警钟。
尽管AI医疗在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一线医务工作者和专家均强调,AI医疗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不能替代医生。AI问诊存在误诊风险,缺乏人文情感交流,需谨慎使用。
针对AI医疗的安全性和伦理性问题,相关部门已出台多项限制性措施,划定医疗安全底线。未来,应平衡AI医疗技术创新与合规监管,强化资质审查,确保患者权益。AI医疗技术应定位于医生的辅助工具,最终诊疗决策仍需由专业医生作出。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智慧医疗相关企业超77.2万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3.9万余家。
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智慧医疗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三个省市数量总和超过25.7万余家,占企业总数的33.3%。此外,通过天眼查天眼风险和深度风险来看,涉及司法案件的智慧医疗相关企业约占总数的2.68%。
针对AI医疗的安全性和伦理性问题,相关部门已出台多项限制性措施,划定医疗安全底线。未来,应平衡AI医疗技术创新与合规监管,强化资质审查,确保患者权益。AI医疗技术应定位于医生的辅助工...[详细]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程云章表示,今年CMEF展会中,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产品显著增多,新材料、新设备的类型和品类更加丰富,国产设备企业对“出海”也表...[详细]
2025年以来,“体重管理”话题频上热搜,“减重经济”被带火的同时,也有专家提醒,减重的本质是健康管理,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会给健康带来危害。4月8日,“2025京东健康体重管理行业峰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