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访谈>> 企业领袖>>正文内容

宋卫平8次减持绿城中国股票 与绿城的渐进式告别

2019年05月20日 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17宋卫平 史小兵

宋卫平8次减持绿城中国股票,这位绿城的创始人离企业越来越远了。过去5年,央企中交的进入,给绿城带来的不仅是管理团队的更迭,也有经营理念的差异。

宋卫平和绿城的连接越来越弱了。

5月16日,港交所最新权益披露资料显示,绿城中国被执董宋卫平于5月10日在场内以每股平均价6.026港元减持28.05万股,涉资约169.03万港元。

自4月25日以来,宋卫平已经前后8次对绿城中国进行减持,合计减持451.1万股。人们几乎从这一系列减持行为中,看到一个渐行渐远的公司创始人背影,并因此议论纷纷。

“他的减持是为了规避同业竞争。”面对《中国企业家》的疑问,绿城方面人士给出明确回应。“减持到10%以下就可以了,估计还有个几万股。”“10%”的数字源于港股的同业竞争规则。也即,宋卫平在绿城的持股比例需要降低至10%以下。否则,宋卫平控股的蓝城发展,在业务上会受到同业竞争规则的限制。

业内人士对《中国企业家》分析称,同业竞争回避多半是为了确保各类具体业务的操作,而非真正撤出绿城。“逻辑上说,宋卫平对绿城感情很深,不太存在离场一说。但绿城这两年很明显的变化是分支机构非常多,尤其在新旧业务处理上,和中交的关系确实需要平衡。”

截至目前,宋卫平持有绿城中国股比为10.58%。他与一致行动人夏一波位列绿城第三大股东。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蓝城集团董事长,持有该公司70%的股份。

尽管担任绿城董事会联席主席,但宋卫平现在已经把大量精力放在了蓝城集团身上。“蓝城脱胎于绿城,而蓝一定会比绿好。蓝是我最喜欢的颜色,大海的蓝好过树上的绿”。在新蓝城的官网上,宋卫平的期待之语赫然在列。

17蓝城官网

在宋卫平减持股票之前,老绿城人也已经在陆续离场。

首当其冲者是寿柏年。去月4月,绿城中国原执行董事兼创始团队成员之一的寿柏年完成出售所持全部绿城股份,并正式从绿城退休。在寿柏年隐退后,去年8月,曹舟南主动请辞公司执行董事、行政总裁职务。张亚东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行政总裁、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成员及提名委员会成员。

1995年,38岁的宋卫平在杭州创立绿城。2006年,绿城中国上市。自2008年到2015年,绿城多次遭遇生存危机,甚至上演股权纷争,差点被融创收购。一波三折后,最终在2014年底,中交入主绿城。截至目前,中交集团持有绿城中国已发行股本总额约28.8%权益,是绿城单一最大股东。

在民营企业纾困过程中,央企通过资本方式进入,甚至成为民企的控股股东,近年来屡有案例发生,被称为民企的“染红”。一些创始人,因此失去了对企业的控制权,甚至像宋卫平那样淡出了公司,这种现象当然具有悲情色彩。但站在另一个角度,染红的好处也挺明显,企业将拿到更多的竞争筹码,例如更为低廉的融资成本,以及更为通达的政府关系。

“中交为绿城中国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2017年底,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曹舟南曾如此评价称。例如,2014年,绿城的平均融资成本是7.9%,2018年,该公司的融资成本仅5.4%。

“小镇”之争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蓝绿之间同业竞争的可能性?外界普遍认为,是在小镇业务上。

“小镇相对投入较少,却为绿城中国贡献了1/3的利润。”今年3月,张亚东宣布,绿城今年的投资重点是“小镇”,计划今年拨出50亿元,在全国各地拿20个小镇项目。有报道称,绿城从2015年开始再没有投资拿小镇地块,张亚东此时重提小镇业务,颇有深意。2016年,蓝城也曾提出“百镇万亿”计划,即十年内造100个小镇,实现一万亿的销售额。

过去三年,绿城的小镇业务发展并不成功。这一点也曾得到宋卫平的证实,“绿城小镇这两年的发展不够理想,这不怪他(曹舟南),我自己在任的时候,对小镇的思考也有,但腾不出时间和精力,所以现在换一个身份去做。”

4月19日,绿城小镇集团与开元酒店集团签署合作协议称,要打造“中国小镇第一品牌”。

曹舟南去年的“离职宣讲”言犹在耳。“我并非从绿城辞职,而是转换岗位。未来将为绿城中国提出增量,提出探索,去承接新的战略使命和业务模式。”而宋卫平则将未来曹舟南的角色比喻成“太子少保”,陪“太子读书”,换一个身份去激活绿城的小镇。

宋卫平说,曹舟南会以合作者、以股东的身份与绿城合作,继续在绿城的旗帜下,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落地。

该怎么去理解太子少保,或者激活呢?

去年11月,曹舟南的新公司浙江蓝绿双城正式亮相。1月20日,蓝绿双城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宋卫平现身出席。据悉,“蓝绿双城”由宋卫平亲自取名,宋将深度参与蓝绿双城业务。除了曹舟南,公司其余管理层均出自中交入股前的“老绿城”。

但曹舟南表示,蓝绿双城是全开放的,和绿城是两个独立法人。至少目前,蓝绿双城和绿城之间,也并没有实质上的股权关系。蓝绿双城的大股东为杭州绿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为曹舟南100%持股公司。记者从绿城中国人士了解到,曹舟南就是离开了绿城。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作为绿城中国的第三大股东,宋卫平的蓝城发展被认为可能与绿城中国有同业竞争风险。但是绿城中国的前两大股东,中交集团和九龙仓同样都有住宅开发业务,与绿城中国主营业务更同质化。

宋卫平去宋卫平化

“宋卫平当然要被历史所淘汰,不淘汰时代就不会进步。不要人家去宋卫平化,我自己去宋卫平化就好了。”

2018年8月2日下午,杭州,绿城组织了一场媒体沟通会。这家公司过去、现在、未来的几位关键人物均出席:创始人宋卫平,刚辞任行政总裁的曹舟南,以及继任者张亚东。针对外界盛传的“中交收权”及“去宋卫平化”,宋卫平给出回应。

“从发展的眼光来说,宋卫平化、曹舟南化、张亚东化、中交化,都是合理现象。”他还表示,现在为止,和中交方面还是非常好的存在,不存在去宋卫平化。但归根到底,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死在沙滩上,这是合理的描述。

张亚东则解释称,自己受中交委派而来,所接受的信息恰恰不是去宋卫平化,而是强宋卫平化。一位绿城中国人士近日告诉记者,宋卫平现在已经不参与绿城中国的日常经营,但有大事,现任管理层还是会去“问宋总的意见”。

对于未来的绿城有何发展目标?现在轮到张亚东来回答这个问题了。根据此前他的表述,2019年绿城的销售额估计能到2000个亿,2020年估计能够达到2600亿。

据记者了解,在头部房企狂奔进入规模5000亿之际,2017年底,整合完成中房地产与中交地产后的中交,对规模提出要求。即地产集团与中交集团的地位匹配,做到(央企)前三、前两名。

现实是,中交地产的销售业绩未能支持其跨越式发展需求。据公告披露,2017年中交地产全年实现合同签约金额仅为119.11亿元。当年,央企前二是保利与中海地产,其销售额分别是3092.27亿元和2320.69亿港元。即便在2018年,中交地产这一数字也仅为217亿元。

普遍的市场观点为,与底子过于薄弱的中交地产相比,绿城是中交借以实现地产板块业绩发展的重要砝码。前任掌舵者曹舟南,却对规模发展并不感冒。“学财务的人有一个毛病,偏稳健,不喜欢激进。”他于2009年加入绿城,担任执行总经理,主要负责公司整体运营管理。他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公司做得越大,死得越快。

对于绿城的销售额目标,曹舟南曾表示,要稳定在1200亿到1500亿之间,在自己团队手上不要超过2000亿。绿城永远是最稳健的公司,如果有一天向3000亿、5000亿去冲,也意味着生死存亡。在他在任的2015~2017年,绿城合约销售额分别为723亿元、1139亿元、1463亿元。

曹舟南将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归于“老天爷帮忙”。对于他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平衡股东诉求,斡旋绿城在规模、利润、品质上的发展压力。简言之,中交要追求规模,九龙仓追求利润,宋卫平作为绿城老的传承人,更多注重品质。

“股东发声了,现金这么高的仓位,土地仓位这么低,你想干什么,你在想什么,等等,压力非常大。”曹舟南曾如是表达自身的管理压力,并做出让步。比如,实行反周期土地投资策略,在2017年新增项目37个,新增货值1547亿元,战略布局二线。不过,物是人非后,中交似乎已经等不及了。

绿城“重生”之后

销售规模达到2000亿元后,绿城中国要往哪里走?

2018年春节过后,曹舟南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从目前来看未来只能往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走,要不无路可走。”当年4月底,曹舟南坦言,“实际上,我真的非常反对简单的规模增长,但是假设绿城中国跃过2000亿元后,没有规模增长,将是不进则退。”

曹舟南思考的是两年后的问题。毕竟,2017年公司的销售数字已经达到1463亿元。

自2015年起,绿城开始向理想生活综合服务商转型。2017年7月,绿城公布了“一体五翼”的新格局。即投资开发(房产集团)、代建开发(管理集团)、金控平台(资产集团)、小镇建设(小镇集团)、生活服务(生活集团)。

一年后,绿城更新了组织架构,设立了11大战区,以及轻重资产结合的方式实现动能转换,实现销售规模与利润的稳定,实现企业的稳健前行。后来,11战区转化为“11+5”,即11个重资产公司,加5个轻资产公司。

调整还在持续。仅仅过了半年,绿城架构再行改革。这次的主导人换为张亚东。1月29日,绿城中国在“11+5”轻重布局基础上,优化组织架构,调整为“8+3”。将16家子公司整合缩减为11家。与此同时,新成立4个事业部,分别为特色房产事业部、小镇事业部、金融事业部、商管事业部。

在张亚东的改革中,突出新业务是一大特点。诸如新成立的事业部中,金融事业部、商管事业部,即是将此前的“11+5”中轻资产板块的资产管理集团一分为二。在曹舟南一向推崇而未实现的金融牌照目标中,张亚东实现快速进展。1月8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披露了百年人寿股东变更情况,绿城收购了大连万达集团持有的全部股权。

伴随组织架构的大幅调整,重要岗位管理人员与职位也出现变化,诸如新成立的四个事业部,李青岸为绿城中国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兼),李永前为绿城中国发展投资中心总经理(兼)、特色房产事业部总经理(兼),周卫三为绿城中国商管事业部总经理,蒋安绰为绿城中国小镇事业部执行总经理。李青岸与李永前均为中交背景人士。

2017年,中交地产高层人事变动超过18项,仅4月的一份公告就调整了14项,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董事、副总经理等重要职位均有变动。2018年,从股权到人事,中交在绿城层面大规模换防,逐步完成自我变革及纵向管理。

绿城方面称,此番调整意在“高效推行扁平化管控”。值得关注的是,在规模诉求下,绿城提出实施高周转与跟投机制。尽管跟投机制在中交集团内部还未获得一致认同。时至今日,仍有中交方面人士对合伙人、跟投等激励制度“强烈反对”,视其为“精神鸦片”。

2018年末,绿城中国2018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张亚东披露未来三年计划。《绿城中国共赢机制》已通过董事会评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并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主要内容是建立以“项目跟投”为核心,短中长期相结合的共赢机制。

“绿城是产品领先的特长生,但,这远远不够,绿城坚定地认为,我们可以成为有特长、且全面发展的优等生。”3月30日绿城中国第二届“生活开发者”大会上,张亚东强调称。

责任编辑:郑伊丹
相关推荐
旷视付英波:大模型与实体产业结合 多模态能力是关键

8月13日上午,由《中国企业家》主办的2023 (第二十三届) 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在广州举行。旷视合伙人兼总裁付英波受邀出席“大模型重构商业范式”未来对话,作为人工智能企业代表与面壁智能...[详细]

毛霞云:线上商城如何赋能线下实体商超

业界专家人士认为,互联网线上零售商以全渠道模式来融合线上线下可以提高线上流量,用数字化方式帮助线下实体企业提升管理能力、打通流量,进行用户管理等,助力线下企业精细化管理。电商巨...[详细]

赛昉科技徐滔:抓住国产芯片“弯道超车”的关键时机

从流片成功,到定制开发,再到大规模量产,历经拾阶而上的过程,才是芯片产品成功的不二路径。赛昉也兑现了对高端及全场景应用领域的覆盖,先后携手新华三、紫光展锐、港华智慧能源等知名企...[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