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支付赛道低迷,但产业链上的市场参与者已难熬亏损急需补血。
近期,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米科技”)科创板IPO申请进入“已问询”状态。
收银产业链公司冲击科创板,商米科技并非第一家。今年6月,同样主营商用智能终端业务的中科英泰在两轮问询后于上会前夜撤回申请。在此“阴影”下,商米科技的上市悬念同样不小。
面对收银终端行业的红海竞争,商米科技在报告期内连续3年亏损。“终端+软件”的模式下,其核心技术是否具备硬科技的底色?高研发投入何时见到收效?在刷脸业务在国内被证明“并非刚需”后,其新业务市场是否具有持续增长的空间?
记者向商米科技发去采访函,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信息以招股书披露为准。
与此同时,对于“刷脸”的司法管理也进一步明晰。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人脸信息提供司法保护,并表示,对人脸信息的采集、使用必须依法证的个人同意。
红海赛道+高研发投入
商米科技成立于2013年,最初由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经过多轮融资后,目前其注册资本3.6亿元。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林喆,通过直接、间接合计持股40.24%。此外,蚂蚁集团控股的上海云鑫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权比例为29.99%,并为单一大股东;美团旗下上海汉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持股8.20%,小米旗下天津金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权比例为7.78%。
按照招股书,商米科技主要提供智能商用设备及相应配套的“端、云”一体化服务,产品服务体系体系由智能商用设备、商用操作系统与IOT云管理平台三方构成。2018年到2020年,商米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是9.66亿元、16.43亿元、21.83亿元,其中来自销售智能商用设备的收入占比均在95%以上。
硬件虽然是商米科技的起家业务,但其并非典型意义上的硬件厂商——其绝大部分业务由其他代工厂生产。根据招股书,三年报告期内,商米科技由代工厂进行生产的设备数量分别为占总产量均在93%以上。比如其整机主要的代工厂是比亚迪(264.710, 7.51, 2.92%)及华勤,而2019年刷脸支付大热时,其刷脸设备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摄像头则来自奥比中光与蚂蚁集团的合资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林喆曾在2017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商米的盈利模式一个是售卖硬件,另外是通过商米应用商店进行应用分发,商米与软件商分润。
不过截至目前,尚未看到商米对其IOT云管理平台的相关软件服务进行单独定价。一位银行卡行业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从讲故事的角度看,物联网、云端一体的概念都可以讲,但从收入模式看似乎更接近本质。如果硬件销售,就看出货量销售了多少台;如果是软件服务,那么应该看实现了多少用户数和转化,怎么与相关方分润。
过度依赖硬件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抵御风险能力弱,盈利模式也受到产业链制约。上述银行卡行业人士认为,商米的机具芯片和其他零部件都来自于代工厂,这一行业的特点是回报周期长,受到产业链上游产能限制,分解成原料、人力、运输多个环节后,其增长和产能是有限的。这和互联网行业“有足够的人和服务器就可以”不同。
记者采访的多位支付行业人士均认可:收银终端市场是一个依赖烧钱补贴的红海赛道。不管是商米科技的传统优势商用终端(收银机),还是其占比并不太大的金融终端(需银联认证的POS机)面对的市场,其竞争都已经非常激烈。
行业共识在于,收银终端并非是一个技术门槛要求极高的领域,其硬件形态主要包括收银机、扫码枪、盘点机、点单机等,内置针对商家经营管理的软件服务,可以理解为一台简配的电脑或平板。有餐饮领域从业人员向记者表示:硬件肯定是谁便宜用谁,系统只要稳定,售后及时。
“这也导致这个领域谁也不敢卖的比别人贵太多,在产品性能相差无几的前提下,只有价格能撬动市场,甚至很多机具折合诸多成本后,价格其实是倒挂的。”一位上海支付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
这也一定程度解释了商米经营多年持续亏损的部分原因。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的报告期内,商米科技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6924.80万元、-2.05亿元、-2439.14万元,尚未在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实现盈利。
对于持续亏损,商米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主要原因在于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以及规模效应尚未完全显现。而此次拟通过IPO融资的10亿元,其中5.68亿元用于研发升级项目,2.66亿元用于软件平台研发升级项目,1.6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招股书信息显示,2018年~2020年商米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1.28亿元、2.59亿元和2.6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3.25%、15.81%和12.01%。其中7成以上研发费用支出用于员工薪酬。在招股书中,这一数据与所列举的新大陆(15.430, 0.25, 1.65%)(000997.SZ)、优博讯(14.490, 0.03, 0.21%)(300531.SZ )、小米集团(1810.HK)和极米科技(548.970, -28.83, -4.99%)(688696.SH)等平均不到7%的研发费用率相比超出近一倍。
商米科技也强调,未来仍需持续进行较高的研发投入,如果经营的规模效应仍然无法充分体现或研发方向判断出现重大失误,则存在未来一定期间内无法盈利的风险。
但前述银行卡行业资深人士认为:在管理系统上商米仅做设计和销售,运营非常轻量化。软件系统则可以理解为安卓系统上进行再开发。如果把收银设备来套用物联网这个概念的话,在餐饮系统同样模式的“客如云”“银豹”是不是也可以算是硬科技企业?
刷脸萎缩 海外市场毛利尚不稳定
作为由蚂蚁、美团和小米共同加持的“明星企业”,商米在2018年、2019年颇为高光。
招股书显示,2018年起,商米科技作为美团主要的智能商用设备供应商同步得到快速发展,不过此后由于美团相关业务战略有所调整,减少了对商米科技的采购额。
与美团合作疏远,另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商米科技和蚂蚁集团的关系发生了质变。2019年,在支付宝大举布局刷脸支付赛道的背景下,蚂蚁集团对商米科技进行了数亿元的D轮融资,直接成为了其最大的机构投资人。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商米科技对阿里集团及其附属公司的关联销售金额为1.88亿元,主要因阿里集团及其附属公司在当年推广刷脸支付,采购了较多刷脸支付设备。2020 年度由于疫情影响,其年度采购下降较多。
多位支付行业人士共识在于,不管是后疫情时代群体戴口罩习惯的持续,还是消费者和政策面均对于人脸等生物信息采集、留存更为重视与严监管,刷脸支付已经被市场证明“不是刚需”。
据记者采访了解,刷脸支付相关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则制定等配套设施均不完善,目前行业对刷脸支付的投入与业务扩展都在收缩。有业内人士表示,若参考海外目前施行的部分人脸识别相关政策,将配套设施完善的用时可能为5年。
事实上,这种市场变化也导致商米科技在2020年一度进行了人员削减。2019年末到2020年末,员工数量减少了80人。此外,商米科技2019年因亏损合计计提的管理费用为1809.11万元,主要系2019年度委托代工生产某型号具备人脸支付功能的智能台式设备最终市场不及预期产生的亏损。
依赖单一巨头的路径,和不稳定的风口显然无法托起持续的营收增长,这也让商米科技必须谋求新空间——向海外市场突围。从商米科技的最大客户看,三年间从美团变为阿里,再到DELIVERY HERO SE 及其附属公司——这家德国外卖巨头在2020年为商米科技贡献了占比21.88%的营收。此外丹麦外卖网站JUST EAT 集团、SCANSOURCE.INC,也挤入前五。
不过从市场趋势和竞争格局看,目前联迪、 新大陆、优博讯等传统厂商近年来也开始拓展手持非金融设备产品线,切入手持非金融设备市场,并逐步依托其海外POS的销售触角出海。
招股书显示,目前,全球海外市场仍被Windows 系统的收银机主导,但随着中国厂商出海步伐加快,海外市场的传统收银机也将逐步被安卓收银机所替换。虽然趋势向好,不过也需要看到,目前商米科技在海外市场的业务毛利率仍不稳定,2018年到2020年,其海外销售平均毛利率分别为28.46%、33.25%、29.60%。
而金融终端领域这个商米科技本就占比较小的领域,市场增量空间可能更为有限。支付产业网创始人刘刚认为,POS国内市场份额几乎已被头部的厂商瓜分。同时,进行POS采购的主要为大型支付机构、银行等,更换供应商的概率也较小,中小厂商很难打开市场。而POS终端的海外市场则被百富、新大陆等公司稳定占据。
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对收银产业智能商业终端类公司类态度如何尚未可知。
今年6月,中科英泰在完成交易所两轮问询回复后,在上会前夕最终撤回IPO申请。在彼时两轮冲击科创板的两轮问询中,上交所对公司实控人认定、行业定位、核心技术应用情况、行业发展趋势、客户、产销率、技术水平以及科创属性、重要客户等问题进行了重点关注。
不过最新消息显示,中科英泰已准备再度发起IPO,其已于2021年7月22日在青岛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但上市板块仍未披露。
人工智能大模型搅动算力江湖,GPU算力一卡难求,传统算力“无人问津”。这种趋势也体现在上游芯片厂商的报表中。2023年上半年,澜起科技津逮服务器平台产品线营收萎缩到仅0.14亿元,令公司营...[详细]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分析称,Micro OLED将成为现阶段主流技术,但该技术目前仍受制于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等。而Micro LED技术在对比度、反应性、寿命、省电等方面表现均优于Micro OL...[详细]
“随着科技企业在技术领域持续加大研发力度,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国内企业主动向苹果等大型公司发起维权,也是国内企业以法律维护自身知识产权的一次有力尝试。”信息消费联盟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