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来温州•创未来”2023全球精英创新创业大赛-鹿城分区赛正式启动。本次大赛是由鹿城区委、区政府主办,聚焦数字经济、新材料、智能装备、新能源和生命健康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面向全球公开选拔一批拥有前沿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创业项目。
赛事将于6月-10月期间举办,分设海选、初赛、复赛、项目优化、决赛颁奖等环节。区委人才办牵头区科技局、区投促中心等单位组建大赛工作专班,由温州中关村信息谷具体落实专人负责,建立全程跟进服务机制,通过赛前辅导、政企对接、投融资对接、专家一对一辅导等重点措施,为企业提供“保姆式”多元化服务,挖掘和培育有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
最终大赛将评选产生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0个,分别给予人民币10万元、5万元、3万元的奖励;获奖项目如在鹿落地转化,根据落地协议对获得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落地项目,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助。获奖项目优先推荐申报“领军型人才创业项目”,入选领创人才项目后,可同时享受累计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发展资助奖励、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研发投入奖励、最高1000万元创业贷款的80%贴息,并可申请最高1000万元保额/年的创业保险。
大赛获奖者优先推荐申报重大人才工程,全职来鹿就业创业后,符合相关条件的均可申领“温州人才码”,可灵活选择1-5万元租房补贴,或3折入住人才配租房,或5-7折购买人才配售房的人才住房优惠政策,同时享受无障碍落户、子女就学、家属就业、人才咖啡、健康体检等10余项优待政策。
来温州•创未来
2023全球精英创新创业大赛-鹿城分区赛
公告
为深入实施“瓯江风起潮涌计划”,以引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为抓手,加快培育一批高质量创新主体、集聚一批高素质创新人才,进一步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着力激发区域创新发展活力,特举办“来温州·创未来”2023全球精英创新创业大赛-鹿城分区赛。
一、大赛主题
(一)主题:来温州·创未来
(二)宗旨:围绕数字经济、新材料、智能装备、新能源和生命健康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面向全球公开选拔一批拥有前沿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创业项目,吸引集聚优秀人才来温创新创业,推动优质成果落地转化,不断提升城市“人才黏性指数”,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高地。
二、举办时间
2023年6月—10月
三、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中共温州市委人才办、温州市科学技术局
主办单位:中共温州市鹿城区委、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共温州市鹿城区委人才办、温州市鹿城区科学技术局、温州市鹿城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执行单位:中关村信息谷·温州创新中心
四、参赛要求
(一)项目领域
本次大赛面向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开放,以数字经济、新材料、智能装备、新能源和生命健康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为征集方向。
(二)参赛对象
项目领衔人是参赛企业的创始人或技术负责人等核心成员。一般应具有 1项以上发明专利,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符合温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E类及以上条件的海内外人才,年龄在5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的项目,经大赛组委会审议可适当放宽人才层次条件。
(三)参赛条件
1.参赛主体可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参加,且只能申报一个参赛项目,只允许参加一场分区赛或专场赛,团队成员需稳定合作1年以上。
2.参赛项目应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项目所提出的产品或服务,必须是参赛者拥有或经授权使用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拥有合法知识产权。
3.参赛项目应提供完整且具有实施可行性的商业计划书,内容应包括企业简介、领衔人介绍、核心团队、项目介绍、竞品分析、商业模式、财务预测、落地规划等内容。
4.参赛项目应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
5.参赛项目需有明确来温创新创业意向,且于2022年6月1日前尚未在温州落地。
6.国际项目条件:参赛项目的领衔人应具有一年以上境外学习、工作和创业经历。
五、奖项设置及扶持措施
(一)奖项设置
大赛设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0个,分别给予10万元人民币、5万元人民币、3万元人民币(奖金分两次发放:现场发放奖金总额的50%,剩余50%奖金待项目落地后拨付);优秀项目奖12名,颁发优秀项目奖牌并享有落地优惠政策;一等奖获奖者,优先推荐参加市级大赛总决赛。
(二)政策支持
1.项目资助。
对获得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落地项目,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助。项目完成注册落地运营后给予资助额度的10%作为快速启动资金,其余额度按照项目落地协议兑现。大赛获奖项目优先推荐申报“领军型人才创业项目”,入选领创人才项目后同时享受以下创业资助:
①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的,给予主营业务收入3%,累计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发展资助奖励;
②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按3年内发生研发投入(含新购设备费)的15%,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研发投入奖励;
③可按一年期市场报价利率(LPR)申请最高1000万元创业贷款的80%贴息,提供期限1年,最高可展期1次,贴息政策采用后补助的形式兑现;
④可申请最高1000万元保额/年的创业保险,保费费用由政府全额补助,补助期限不超过3年。
2.场地支持。凡获奖项目在1年内落户温州中关村信息谷的,分别给予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最高200平方米、150平方米、100平方米的三年免租场地。
3.人才奖励。大赛获奖者优先推荐申报重大人才工程,全职来鹿就业创业后,符合相关条件的均可申领“温州人才码”,按照人才层次可灵活选择1-5万元租房补贴,或3折入住人才配租房,或5-7折购买人才配售房的人才住房优惠,同时享受无障碍落户、子女就学、家属就业、人才咖啡、健康体检等10余项优待政策。
项目资助和人才奖励的政策自获奖项目发文之日起两年内有效。
六、活动安排
(一)项目海选(时间:6月-7月)
报名项目需填写大赛报名表并提交商业计划书及项目领衔人的学历学位证书、职称等其他人才荣誉证明材料。
(二)项目评审(时间:8月-9月)
1.初赛:对参赛项目的技术产品、商业模式、市场策略、管理团队、财务预测、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
2.复赛:对参赛项目进行综合评审并展开调查评估,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和落地需求。
3.项目优化:针对优质项目进行一对一辅导优化,结合项目自身优势和鹿城产业现状,对商业计划书提出针对性修改建议。
4.沟通调研:对符合鹿城产业要求,有落地意向的项目,提供落地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并且组织参观考察,实地了解鹿城总体情况、产业规划、产业布局、招商引资政策、人才支持政策等。
(三)总决赛(时间:9月下旬)
组织入围决赛的项目到鹿城参加大赛总决赛,通过项目路演和评审答辩,结合项目落地意愿情况,由专家评审团评选出最终奖项。
七、大赛服务
大赛组委会根据企业需求组织相关机构主动提供各类服务,并及时推送项目相关服务信息。
(一)政企需求对接
大赛加强组织领导,开展赛前培训、政策辅导等惠企宣讲等活动,对符合鹿城产业要求,有落地意向的企业/项目,组织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举办沟通交流会,提供“一事一议”人才引进、创业启动资助、场地免租等支持政策,展示鹿城区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高效的政府服务支持。
(二)投融资需求对接
大赛为成长预期明朗、市场前景广阔、技术含量高的成长型企业,根据项目不同的成长期,对接金融机构,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培育企业快速成长。
(三)专家顾问一对一辅导
大赛邀请高校院所、领军企业、投融机构等专家,组成专家顾问团,举办针对性强的赛前辅导培训,提升企业路演效果,帮助企业解决战略规划及实际经营问题。
(四)落地服务
区委人才办牵头区科技局、区投促中心等单位组建大赛项目落地工作专班,建立全程跟进服务机制。由温州中关村信息谷具体落实专人负责,为项目落地转化提供“保姆式”服务。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大赛的组织领导,保障大赛顺利开展,成立大赛组织委员会、专家顾问团及评审团。
1. 大赛组委会:负责统筹大赛整体组织和资源协调工作。
2. 大赛专家顾问团: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为赛事组织和参赛项目提供相应的咨询。
3.大赛评审团:由优秀企业家、资深投资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温州中关村信息谷负责人等共同组成评审团,负责订立评审规则、项目选拔、项目评审。
(二)完善工作机制
大赛落实专门工作力量,组委会秘书处设在中关村信息谷·温州创新中心,负责赛事活动的统筹安排、组织协调、项目征集、企业调研、宣传报道、技术保障、落地服务等工作。下设4个工作组。
1.项目征集组:负责大赛的项目征集组织工作,保障项目征集数量,挖掘优质符合落地要求的项目;
2.赛事活动组:负责大赛各阶段的组织安排、评审对接、现场执行等工作;
3.媒体宣传组:负责大赛全程联动媒体的宣传报道,重要赛活动的发布等;
4.项目服务组:负责挖掘跟进大赛中有望落地的优质项目,并组织企业调研及项目落地等工作。
(三)加大宣传推广
制定大赛宣传工作方案,通过主流新闻及财经媒体,包括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网、中国青年网、光明网、中华网、千龙网、北青网、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环球网、赛迪网、凤凰网、今日头条、网易等媒体,开展大赛宣传报道,提高赛事热度。
(四)加强产业对接
温州中关村信息谷建立专人联系制度,为符合条件的参赛项目提供技术、产业和市场等方面对接推广服务。
九、大赛报名方式
1、登录大赛官网在线报名,网址https://cwl.lucheng.gov.cn/ ;因需上传商业计划书及其他相关资料,推荐使用电脑端报名。
2、关注“中关村信息谷·温州创新中心”公众号,下载报名表,填写后发送到组委会邮箱:LWZCWL2023@163.com。
十、联系方式
联络地址:温州市鹿城区南郊街道洛河路12号206室
联系电话:0577- 88580026 胡老师
新闻来源:大赛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