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科技>> 人工智能>>正文内容

录制音频被另作商用是否侵权?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审理

2023年12月20日 来源:法治日报

AI技术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当AI技术应用到声音领域,是否面临侵权风险?司法又将如何回应?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组成五人合议庭,依法公开审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

该案中,原告殷某以配音为职业,曾录制多部有声作品。此前,殷某意外发现,自己的声音被AI化后,在一款名为“魔音工坊”的App上以“魔小璇”的名义对外出售。因此,殷某以被告行为侵害其声音权为由,将“魔音工坊”的运营主体北京小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5被告起诉到北京互联网法院。

庭审现场,殷某表示,他人利用原告声音的配音作品在社交平台上广泛流传,其中用户“小禾侃剧”自2021年9月7日至今,共发布使用原告声音的作品119部。经声音筛选和溯源,发现上述声音作品中的声音来自被告运营的“魔音工坊”App。被告中广影音(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将原告为其录制的3本书的音频交给被告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被告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将原告的声音进行AI化处理,并向被告上海蓝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被告北京信诺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授权对外出售。殷某称,自己从未授权过任何第三人将其录制的声音进行AI化并对外销售,上述被告的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自己的声音权,应承担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精神损失的侵权责任。

对此,5被告均否认侵权。北京小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认为,其App中的声音产品有合法来源,来自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称其使用的声音来源于中广影音(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广影音(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认为其与原告有过合作,约定经原告录制形成的作品著作权归属其所有。上海蓝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信诺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辩称,其分别为微软中国的平台运营商与涉案产品的经销商,不构成侵权。

殷某在最后陈述中认为,本案诉请的事实依据为人格权侵权,而非著作权侵权,不应以被告有原告关于著作权的授权,当然地推定被告有原告人格权的授权。

目前,该案仍在进一步审理中。


责任编辑:蔡媛媛
相关推荐
录制音频被另作商用是否侵权?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审理

AI技术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当AI技术应用到声音领域,是否面临侵权风险?司法又将如何回应?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组成五人合议庭,依法公开审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详细]

AI压力下“真人”主持人准备好了吗?

近年来,AI换脸、AI配音等工具愈发成熟和普及,AI时代似乎已经到来。主持人会被AI取代吗?刘德熙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以灾难报道为例,如果用冷冰冰的AI来进行报道,会缺少温度,也很难与观...[详细]

联想集团布局AI PC的第三次重大动作落地 阿木宣布两款AI PC产品正式上市

日前,在2023英特尔新品发布会暨AI技术创新派对上,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首席战略官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以下简称“阿木”)公布:联想ThinkPad X1 Carbon AI 、联想小新Pro 16 AI酷睿版...[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