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美东时间8月27日盘后),全球AI芯片龙头英伟达发布了其2026财年第二季度(截至2025年7月)的财报。尽管公司营收和利润双双超出市场预期,但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一度大跌逾5%,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业绩亮眼:营收利润双超预期
财报显示,英伟达第二财季表现强劲:
总营收 达到467.4亿美元,同比增长56%,高于市场预期的460.6亿美元。
净利润 为264.2亿美元,同比增长59%,折合每股收益1.05美元,高于预期的1.01美元。
公司核心业务——数据中心业务
营收同比增长56%,达到411亿美元,依然是增长的主要驱动力。CEO黄仁勋表示,最新一代Blackwell系列GPU“正在全速量产,需求极其强劲”。
其他业务板块也表现不俗:游戏业务 营收43亿美元,同比增长49%;机器人业务 营收5.86亿美元,同比增长69%。
公司董事会还批准了额外6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且无到期日,显示出对自身前景的信心。
盘后大跌:增长放缓与业务隐忧
尽管整体业绩亮眼,但市场反应却出人意料。股价盘后大幅下挫,主要原因在于:
1.增长速度放缓:虽然56%的同比增速依然可观,但这已是自2023年中AI热潮开启以来,英伟达连续九个季度营收增幅首次降至60%以下,为期间最慢增速,引发了市场对其“爆炸式增长”是否见顶的担忧。
2.关键业务数据略低于预期:作为公司绝对支柱的数据中心业务,其Q2营收(411亿美元)虽然同比增长显著,但仍略低于市场预期的413.4亿美元。这已是该业务连续两个季度收入略低于预期,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3.中国市场因素影响:英伟达在财报中透露,由于地缘政治环境,公司在第二季度未向中国销售其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H20“特供版”AI芯片,导致H20销售额减少了40亿美元。尽管首席财务官Colette Kress表示,若环境允许,三季度H20芯片出货收入有望达到20-50亿美元,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4.市场预期过高:在股价经历2024年近两倍、2025年至今又上涨35%的大幅攀升后,市场对英伟达的预期已处于极高水平。任何增长放缓的迹象或关键数据的微小偏差,都可能被市场解读为利空,引发获利了结。
市场影响与未来展望
英伟达的业绩波动对整体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作为标普500指数中权重约6.5%的巨头,其表现牵动科技股神经。财报发布后,不仅英伟达自身股价承压,也带动了美股AI芯片板块的整体情绪。
展望未来,英伟达预计第三季度营收为540亿美元,略高于华尔街分析师共识预期,但公司强调该预测不包括H20芯片的销售额。市场将持续关注AI巨头(如微软、谷歌、Meta等)的资本开支动向、Blackwell芯片的量产与需求情况,以及地缘政治对华业务的影响,这些因素将共同决定英伟达能否延续其增长神话。
英伟达预计第三季度营收为540亿美元,略高于华尔街分析师共识预期,但公司强调该预测不包括H20芯片的销售额。市场将持续关注AI巨头(如微软、谷歌、Meta等)的资本开支动向、Blackwell芯片的量...[详细]
伴随焕新升级,“美舒律”还首次导入了国际化运营体制。除花王总部以外,集团在上海、台湾及首尔的团队也共同参与,携手推进消费者调研、新品概念设定、品牌标识与包装设计等工作,实现了品...[详细]
在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看来,前几年的美妆市场是增量市场,只要产品好,敢投入就可以获得好销量。但现在市场已经进入存量市场阶段,想要实现增长只能抢别人的客户,品牌需要专业化精细化运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