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出台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其中提出,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科学合理把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IPO)和再融资常态化;支持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依法依规推进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赴境外上市。
据悉,证监会将做好全市场注册制规则修订和发布等工作,完善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功能和定位,扎实推进注册制改革落地。在市场可承受的条件下,科学合理把握IPO和再融资的力度和节奏,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上市融资。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在上述政策指引下,我国资本市场将进一步推进以注册制为牵引的一系列制度改革,提高融资效率,进一步改善市场流动性。
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
作为监管层多次提及的重点领域,市场人士认为,IPO和再融资将保持常态化趋势。
“注册制改革将带来更多融资活水,IPO发行、再融资均会保持常态化趋势。”湘财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李康说,目前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在鼓励和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支持下,投融资平衡、一二级市场平衡发展的市场新生态有望加快形成。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监管部门将科学合理把握IPO和再融资常态化,一方面,稳步推进股票发行全面注册制改革,继续增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要求,做好全市场注册制规则修订和发布等工作,完善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功能和定位,扎实推进注册制改革落地。
另一方面,继续优化企业首发上市和再融资的审核注册机制和流程,进一步提升审核注册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统筹投融资平衡、一二级市场平衡,在市场可承受的条件下,科学合理把握IPO和再融资的力度和节奏,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上市融资。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说,我国资本市场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但与成熟市场相比,效率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应提高发行上市效率,放松不必要的约束、限制。另外,再融资作为企业生命周期中重要的发展手段,涉及到发行定价方式、兼并重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等多方面内容,相关规则可进一步细化完善。
直接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不少业内人士提到,近年来,发行审核注册周期大幅缩短,科学合理保持IPO和再融资常态化,直接融资规模不断提升。最近三年,IPO和再融资数量均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IPO融资规模创下过去十年新高。
权威数据显示,2022年1-5月,沪深交易所IPO公司126家,合计融资2723.77亿元,再融资公司152家,合计融资2813.91亿元,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于5月20日发布通知明确,对2022年业绩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申请首发上市的企业,在符合板块定位及发行上市条件的前提下,经中介机构核查情况属实且不对持续盈利能力或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相关审核或注册工作正常推进。2022年年底前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的上市公司再融资申请实施专人对接、即报即审、审过即发。发行人的反馈意见、审核问询回复时限可延长3个月,告知函回复时限可延长1个月。
专家表示,监管部门多措并举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的支持力度,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助力市场主体渡过难关,为稳增长贡献资本市场力量。“此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做出的决策部署,这些措施前期经过充分调查研究,落地快,操作性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强。”有专家评价。
支持企业赴境外上市
对于依法依规推进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赴境外上市的问题,专家指出,平台企业的投资人包括不少外资,考虑到国内市场相关制度设计,有些平台企业更倾向于到境外上市。
在制度建设层面,证监会4月份会同财政部、国家保密局、国家档案局对《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进行修订,形成了《关于加强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此外,国务院出台的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还包括继续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建立“三农”、小微企业、绿色、双创金融债券绿色通道,为重点领域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督促指导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各基础设施全面梳理收费项目,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交易费用能免尽免,进一步释放支持民营企业的信号。
证监会近期表示,将支持和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参与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凝聚各方合力,共同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