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在未来的工作中把握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让产品更好地走向世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暨首席技术官彭文杰这样表示。
彭文杰这样说的底气,来自于母公司杉杉股份长期对于科技创新的坚持与追求。30年前,杉杉股份只是一家做服装的企业;到2022年,在锂电池负极材料、光学显示材料这两大高壁垒行业中,杉杉股份成为全球“双料”龙头。
一个市场爆点的背后是一家企业几代人、几十年的孜孜以求。从老董事长郑永刚到新领航人郑驹,杉杉股份始终坚持把科创底色擦得更亮。而今,新能源、新型显示已成为杉杉股份的新航道:2021年,杉杉成功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成立杉金光电,后者已是领先的偏光片供应商,实现高端偏光片国产化;同年,杉杉股份牵手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成立合资公司巴斯夫杉杉,强强联合加速正极业务发展;2023年杉杉股份人造石墨出货量近30万吨,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
“任何一个终端市场,不管其市场前景如何广阔,也不可能直线式增长,肯定会有需求波动和低谷的时候。企业需要不断跟进最新的科技发展,持续大力投入研发,始终保持创新技术和前沿技术引领。”杉杉股份董事长郑驹表示。
企业经营,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方可基业长青,而杉杉股份的“青山”就是创新。
筑科创底色 锻造企业的高质量生产力
一家服装企业,为什么要向科技企业转型?1999年,这道题就摆在杉杉股份原董事长郑永刚的面前。他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如果仅仅专注于服装,杉杉股份很快就将面临‘天花板’;大企业要进入大行业,中国的大行业一定是科技。”彼时,作为市场上的搏浪人,郑永刚就已意识到,只有以科技能力来提高生产力,才能筑牢企业自身的核心壁垒,提高市场竞争力。
自此,科技二字也成为杉杉股份的基因底色。尤记得,在转型之初,由于研发投入过大,致使杉杉股份现金流紧张,企业经营一度陷入困境;还忆起,2001年杉杉股份终于实现中间相炭微球的规模化生产,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但彼时锂电池时代尚未到来,企业又面临市场开拓困境;随着3C电子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兴起,终于迎来收获期的杉杉股份却又面临行业竞争加剧的新痛点……做企业,市场的风来自东西南北风,而杉杉股份却很坚定:“只要战略决策对了,未来看清楚了,那就全身心地投下去”。
以“产品全面满足市场需求”为核心竞争力,杉杉股份高度重视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如今,杉杉股份旗下的杉金光电成为全球领先的偏光片生产商,尤其是在大尺寸偏光片领域世界领先。在技术研发方面,杉金光电也是行业创新的引领者,拥有1700余项专利,特别是在65寸以上大尺寸偏光片领域,竞争力领先。目前,杉杉偏光片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超过32%,具备强大竞争力。而在锂电池产业内,从出货规模看,杉杉科技负极材料人造石墨出货量全球领先,规模及技术竞争力均居行业前列。
抢抓新能源、新显示 以创新能力实现发展潜力
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固然给杉杉股份带来新发展机遇,扎根这一细分赛道,杉杉股份不断向下一产业高地进军,在锂电负极材料、光电显示材料不断创新突破,构建全球竞争力,并致力于成为受人尊重的全球化高科技企业。
比如,硅基负极材料,其理论能量密度是传统材料的10倍以上,能有效提高锂电续航能力,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代锂电池负极的关键材料,是行业必争的技术制高点。硅基负极有两条路线,硅碳负极和硅氧负极。目前,杉杉股份突破硅基负极材料前驱体批量化合成核心技术,已完成第二代硅氧产品的量产,正在进行第三代硅氧产品和新一代硅碳产品的研发。目前,杉杉“高能量密度低膨胀石墨产品”“超充石墨产品”均处于行业前列,无论是在消费类快充产品市场还是动力类快充市场,杉杉的负极材料都具有领先优势,市场渗透率逐年提升。
为进一步融入全球新能源市场,2023年,杉杉股份宣布在芬兰规划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企业出海将推动杉杉负极原料、设备工艺、石墨化核心竞争力的海外输出,实现从产品出口到技术出海的新突破,进一步完善负极材料产业的全球化布局。
在偏光片领域,杉杉股份已拥有1700余项专利技术,超大尺寸偏光片领跑全球,并已经实现OLED偏光片的出货,助力中国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杉杉股份拥有领先的工艺和技术,建设有12条全球领先的偏光片产线,超过3亿平方米的总产能。在新型显示车载偏光片领域,应对快速增长的车载显示市场,预计未来其车载偏光片市场占有率将达到25%。
“我们希望,能够用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帮助新能源电池在更广泛的场景中实现应用,赋能电动汽车和飞机、消费电子、储能等终端产品持续升级。以丰富的光电材料产品体系,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助力AR/VR、智能驾驶、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发展。”郑驹表示,扎根中国、布局全球,杉杉股份将始终坚定创新驱动,持续引领,加快抢占前沿技术高地,在全球智能汽车产业的变革浪潮中,卡住自身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