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6日 综合报道,近日,“三只松鼠员工入职要改成‘鼠’姓”一事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激烈讨论。有网民晒出会议现场照片,显示座位名牌均为“鼠某某”格式,如“松鼠老爹”“松鼠老母”“退货鼠”等,质疑企业是否在变相剥夺员工姓名权,甚至存在“阴阳消费者”之嫌。面对舆论发酵,三只松鼠于11月24日至25日多次回应称:该做法属内部文化倡导,并非强制要求。
花名文化引热议:可爱还是越界?
据多位网友发布的截图和照片显示,三只松鼠不仅普通员工使用“鼠”字前缀的花名,连公司党委成员名单也统一采用此类命名方式。更有消费者反映,在申请退货时发现收件人名为“退货鼠”,因其谐音“退货死”,被质疑暗含对消费者的不尊重。
对此,三只松鼠官方解释称,“退货鼠”“发货鼠”“客服鼠”等均为岗位代号,属于公司内部趣味化命名体系的一部分,并无恶意。公司创始人兼CEO章燎原此前也曾公开表示:“如果员工喜闻乐见地接受并最终落到企业的价值观——以消费者为中心、组织内部高度协同且有趣,都是好的企业文化。”
不过,部分网友并不买账。“取花名可以理解,但强制统一前缀就有点过了”“不喜欢‘鼠’这个字,为什么不能选别的?”类似声音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
公司强调“自愿原则”,律师提示法律边界
11月25日,三只松鼠工作人员向媒体进一步澄清:“所有‘鼠名’都是员工自己取的,比如‘鼠标垫’‘鼠键盘’,大家私下都这么叫,离职后公司还会保留这个名字。”该工作人员强调,入职时仅会“建议”员工参与这一文化实践,从未强制执行,也不存在因拒绝而影响录用或晋升的情况。
湖北炽升律师事务所杨敏律师指出,企业推行花名文化本身并不违法,关键在于是否尊重员工意愿。若未采取强制手段、未侵犯姓名权及人格尊严,则属于合法的企业文化建设范畴;但一旦演变为隐性胁迫或职场压力,则可能触及法律红线。
“主人文化”背后的营销逻辑
三只松鼠自2012年创立以来,便主打“萌系IP+主人文化”:将消费者称为“主人”,员工化身“小松鼠”,总部大楼设计成“松鼠窝”,离职则被诗意地称为“回归大自然”。这套话语体系曾成功俘获大批年轻用户,成为其品牌差异化的重要标签。
然而,随着Z世代员工对职场自主权和个体尊严的重视日益提升,这种高度符号化的内部文化也开始面临审视。有职场观察人士指出:“当企业文化从‘有趣’滑向‘统一’,就容易引发边界感焦虑。员工不是角色扮演NPC,而是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企业文化如何平衡“特色”与“尊重”?
此次“鼠姓风波”折射出一个更深层的命题:在打造强IP与强化组织认同的同时,企业应如何守住对员工基本权利的尊重底线?
专家建议,企业在推行特色文化时,应明确区分“倡导”与“要求”,提供多元选择空间,并建立畅通的反馈机制。正如一位人力资源从业者所言:“真正的文化认同,来自自愿共鸣,而非整齐划一。”
目前,三只松鼠已通过多个渠道重申其花名制度的非强制性。而对于广大职场人而言,这场关于“名字归属权”的讨论,或许也将促使更多企业在追求“有趣”之外,更加注重“有度”。
毕竟,一个健康的企业文化,不该让任何人感到“被迫变成一只鼠”。
近日,“三只松鼠员工入职要改成‘鼠’姓”一事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激烈讨论。有网民晒出会议现场照片,显示座位名牌均为“鼠某某”格式,如“松鼠老爹”“松鼠老母”“退货鼠”等,质疑...[详细]
带领华锋股份20多年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谭帼英决定让出公司控制权。11月24日早间,华锋股份披露筹划易主停牌公告,午间揭晓接盘方,陈运拟取得华锋股份控制权,公司股票即日起...[详细]
11月24日,自动驾驶企业小马智行与出行服务平台阳光出行宣布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规模化自动驾驶车队,是双方自2024年6月达成平台合作并开展自动驾驶出行运力接入以来的升级。根据协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