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生产是重中之重。近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在全国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推动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稳定种粮农户收益,支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三粮两保”试点6年后全面实施
财政部近日披露的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产量连年超过1.3万亿斤,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我国粮食总面积的比重超过八成,产量占比超九成,是我国老百姓饭碗里主要的粮食品种,也是农业保险政策最主要的“主干道”。
为保障三大粮食作物生产,我国自2007年开始实施物化成本保险,即“基本险”,并于2012年在全国推广。“物化成本”在农业里指的是化肥、种子、地膜等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投入,对这些直接投入进行保障的农业保险就是“物化成本保险”。
在5月31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介绍,全国平均来看,物化成本保险保障水平大约是每亩525元,随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风险保障的需求越来越高,这种最基本的物化成本保险越来越无法充分满足广大种粮农民的需要。
基于此,我国从2018年开始探索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从2018年到2020年在部分产粮大县进行试点,从2021年至2023年逐步推广到所有产粮大县,从2024年起在全国全面覆盖,前后历时大约6年时间。
相比于基本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保障水平更高。完全成本保险是对农业生产总成本的保险,这一总成本不仅包括基础的物化成本,还包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在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后,农户由此获得的理赔可以有效保障恢复再生产。种植收入保险则是首先测算出农民种植粮食的目标收入,如果最终的实际收入未达到目标,该保险产品将为农户提供一定的补偿,种植收入保险保障水平与完全成本保险大体相当,但赔付机制有所差异。
廖岷举例表示,物化成本保险的保障水平大约是每亩525元,目前全国的平均保险费率是4.9%,与费率相乘,保费就是每亩25.5元。其中,各级财政承担约80%,即每亩20.4元;农民自缴约20%,即每亩5.1元。而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保障水平大约为每亩1125元,以同样的方式计算,农户每亩自缴约10.9元。每户农民可能仅需要多交5.8元左右,每亩就可以多得到600元赔偿,也就是说农户在经济负担增加非常有限的前提下,遇到同样等级的灾害,靠两个高保障险种获得的赔偿就翻倍了,基本上可以实现旱涝保收。
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负责人王衍表示,在各级财政大力支持下,针对种粮农民的补贴、价格、保险“三位一体”的收益保障政策体系逐步构建完善,调动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在这个体系中,农业保险为种粮农民提供了灾害风险兜底保障。特别是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逐步扩大范围以后,保障更加有效。农民遭受灾害后获得的理赔可以有效保障恢复再生产,大大增强种粮信心。
保险机构稳步提升两类农险保障水平
从初步试点,到试点扩围,再到全面覆盖。6年来,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已具备较好的实施基础和较高的保障水平。
廖岷介绍:“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在逐步覆盖产粮大县的过程中,在风险防范、承保理赔、运行机制、农户接受度等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受到种粮农户及地方政府的欢迎。初步统计,近3年产粮大县三大主粮平均保障水平提升了48%,承保面积增加了约1.5亿亩,增产超过500亿斤。”
从具体实践来看,保险机构对于三大主粮的保障力度,以及通过上述两类农险产品提供保障的水平也在逐渐提升。以中国人寿财险为例,该公司2023年承保三大主粮保险面积约1亿亩,提供风险保障近830亿元,服务制种种植户1.1万户次,在12个省份落地高标准农田保险项目,提供风险保障21亿元。2024年一季度,中国人寿财险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提供风险保障约165亿元,同比增长超18%;保费收入约5.8亿元,同比增长超12%。
龚福权是江苏扬州邗江区公道镇湖滨村的种粮大户,尽管去年种植的小麦发生病害,他今年仍对扩大种植面积充满底气:“去年我投保了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后来发生病害,保险公司迅速支付了赔款,也让我种粮心里有了底,今年我扩大了种植面积,新承包了4000多亩土地。”
龚福权底气的来源,就是小麦的完全成本保险。今年春节前,龚福权已在中国人寿财险江苏省分公司为4500多亩小麦投保了完全成本保险。记者从中国人寿财险江苏省分公司了解到,2023年,江苏省分公司累计承保中央政策性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面积超310万亩,为超19万户次粮农提供风险保障约33.86亿元,支付赔款超8700万元。目前,江苏省分公司已完成承办区域内的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工作,承保率达到100%。今年,该公司围绕三大主粮“提标、增品、扩面”持续发力,积极做好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工作,逐步由单一种植保险向保成本与价格并举的保障体系升级,同时探索开展种植收入保险。
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全省小麦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在这里,“粮食安全”也是摆在保险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2021年6月,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通知,将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扩大至河南等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产粮大县。中国人寿财险河南省分公司积极配合推进工作,近3年来承保的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2023年较2021年承保面积增加了38万亩,风险保障增加了3.25亿元。
在广东、山东、吉林等地,中国人寿财险的分支机构也在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优势,持续围绕三大主粮“提标、增品、扩面”,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
2023年,中国人寿财险广东省分公司累计开办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超4540万元,提供风险保障14.19亿元,保障范围覆盖面积113.51万亩,支付赔款2607万元。
2024年,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日照市中心支公司在农业大县莒县共承保政策性小麦完全成本保险6.48万亩,为2.38万种植户提供风险保障6478万元。自2021年以来,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支公司已累计承保莒县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12.78万亩,承保户次达4.35万户,提供风险保障1.25亿元,赔付173.26万元。目前,完全成本保险在莒县已经实现全覆盖。
2024年4月17日,中国人寿财险河南省分公司全国首单“主粮作物冻灾指数”保险在河南周口正式签约。在该项目运行中,农户所面临的低温风险通过购买冻灾指数保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使用场外期权对冲风险,将风险进一步转移,形成完整的风险转移链条,实现多方共赢的效果。
近日,中国人寿财险参与开展的吉林省商业性玉米种植巨灾保险保障案例入选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十大典型案例。2023年7月19日,吉林省首单玉米种植巨灾保险成功出单,共计为三家合作社提供481.73万元风险保障,承保面积6423亩,保费收入22.21万元。玉米种植巨灾保险顺利落地,极大地分散了玉米规模种植户面对大灾的生产经营风险,满足了基层政府和农业新型主体的保险服务需求。
科技推动农险服务更精准、更高效
近年来,保险机构在推动农险服务水平过程中不断加强科技赋能,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结合卫星遥感、无人机、猪脸识别、牛纹识别等技术,大幅提高精准定损和精准理赔水平,缩短结案周期。
2023年下半年,中国人寿财险徐州市新沂支公司通过应用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更精准、更真实地掌握了中标辖区内三个乡镇的农田状况,为1.2余万户农户提供了9426万元的风险保障。同时,该支公司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农业灾情,科学合理地配置查勘定损力量,帮助农户准确快速评估受灾面积和程度,累计为1万多户次定损220万元,大幅提升了承保理赔服务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中国人寿财险广东省分公司也在持续加强科技在农险中的运用。近年来,该分公司构筑“产学研”平台,与科研院校深入开展合作,以科技力量推进“保、防、救、赔”一体化建设,先后建立了水生生物疾病防控实验室、移动检验监测车、智慧渔场、智慧猪场、“天-空-地”遥感综合监测平台等风险减量项目。
在5月31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司长尹江鳌表示,据初步测算统计,通过上述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新技术,农险服务结案周期可以缩短三分之二。
为进一步优化农险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各级政府还依托保险公司及其省级分公司、县级分支机构、乡镇专业网点、村子里对接农户的协保员等,全面铺开服务网络,提升基层服务质量。廖岷介绍,目前,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已经由2007年的6家增加到了现在的30多家,建成基层服务网点约40万个,服务人员约50万人。
记者从中国人寿财险获悉,截至2023年底,该公司已累计建成营销服务部、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等各类服务网点超6.5万个,拥有农险专职服务人员超2300人,配备农险协办人员队伍约4.5万人,已建成“专职人员+协办人员+外部专家”的综合服务队伍,在超过1700个四级机构提供农业保险服务。
中国人寿财险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在全面推进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工作的同时,通过优化农业保险险种设计、提升承保理赔服务能力、配合政府做好宣传,加强风险管理、持续科技赋能等举措,整合银行、担保、证券、气象和遥感等外部资源,不断“提标、增品、扩面”,力争为农户提供更全面、更高层次的风险保障,助力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