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产业经济>> 食品>>正文内容

农夫山泉投资捐建茶叶初制厂落成 助力云南茶产业转型升级

2025年04月02日 来源:证券日报网

3月31日,由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夫山泉”)投资2000万元捐建的茶叶初制厂在云南省景东县正式投产运营。

202504020901259294.jpg

农夫山泉捐赠的茶叶初制厂 梁傲男/摄

农夫山泉3月份公布的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茶饮料板块实现收入167.45亿元,东方树叶无糖茶增长迅速,近3年复合增长率超86%。面对茶饮消费需求的持续攀升,如何突破产能天花板、锻造优质供给能力,成为企业突围新消费赛道的核心命题。

自2024年12月份开始,农夫山泉在普洱市景东县、普洱市思茅区、普洱市景谷县、临沧市临翔区、临沧市云县陆续捐建了5座现代化厂房,厂房内安装有目前国内最高标准的茶叶初制加工生产线,单厂日处理鲜叶能力达到了2万公斤,是其他一般初制厂的5倍以上。5座茶厂总投入预估超过1亿元。

“云南的茶叶是长出来的,不是种出来的,只要能找到云南茶产业的制约因素所在,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未来云南茶叶销量将会非常可观。”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对记者表示,农夫山泉捐建的工厂能提升云南茶产业标准化、工业化的程度,并提高云南茶向上竞争的能力。

支持云南茶产业发展

景东县是普洱茶的重要原料产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茶产业发展优势。截至2024年底,景东县茶产业覆盖13个乡镇、166个村,惠及5.4万户、17.6万人。全县栽培型茶园面积达26.5万亩,其中现代茶园22.3万亩,古茶园4.2万亩,野生茶群落面积28.6万亩。同时,景东县积极推动有机茶园建设,面积已达9.26万亩,其中5.43万亩已获得有机茶园认证。

记者了解到,农夫山泉捐建的这一整套烘青毛茶生产设备,包含了摊青、杀青、摊凉、揉捻、干燥、匀堆等多个加工环节,每个步骤之间无需再用人工搬运原料,真正实现了鲜叶全流程“0落地”,大大提高茶叶质量安全,同时数字化控制温度、时间、压力等关键工艺参数,减少人为参与,提高了毛茶品质的稳定性,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景东县茶仓茶业公司负责人刘虎是这座捐赠茶厂的实际运营人。他对记者表示:“按照我们做了30多年茶叶的经验,一般做茶是凭手感,试温度,但是现在农夫山泉捐赠的机器是不用凭手感,不用凭经验,直接设定了操作,是工业化的流程。近期,我们在学习如何使用智能化设备,让崭新的生产线发挥最大效能。”

在毛茶生产端,农夫山泉通过与初制厂合作、技术支持,以及捐赠初制厂的方式,支持云南茶产业的工业化升级。同时,在茶叶精深加工制造端,农夫山泉也在昆明市东川区投建瓶装水和饮料生产基地,预估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年营收10亿元,年税收8000万元,预计2026年完成投产。

推动云南茶叶全产业链升级,提升附加值,是农夫山泉在云南捐赠毛茶厂的初衷。“我们和捐赠双方是自由的。”钟睒睒表示,这是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茶厂的捐赠不绑定任何强制交易,可以自由对外销售。如果要销售给农夫山泉,标准也必须达到公司要求。

农夫山泉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将不断带动当地的工业化与标准化改造,通过技术投资提升加工效率和品质稳定性,将日产能提高至国际水平,并建立从种植到加工的全程品控体系;比如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拓展茶饮料深加工领域,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带动农民增收

“在云南捐赠工厂,农夫山泉要做的不仅仅是‘授人以鱼’,更要在当地留下先进的标准化生产理念和做法。”钟睒睒对记者表示。

据悉,除了捐赠建设硬件设施和设备外,农夫山泉还提前安排专家到现场调试设备、并对运营主体从生产团队搭建、生产技术要点、生产流程梳理和风险管控等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和生产培训,让产线真正发挥潜力、让毛茶初制厂具备工业茶的运营思路和生产能力。

对于合作的自采茶园,农夫山泉的管理模式细致到户。据农夫山泉云南茶叶基地品质管理员李泽斌对记者表示,农夫山泉与合作茶厂约定了前端种植的118项茶叶有机标准,这些管理标准超越国标。

202504020901544954.jpg

农民春茶采摘 梁傲男/摄

目前,云南的茶叶种植以分散的小户为主,户均种植面积只有10多亩,种植手段较为落后,管理也比较粗放,而农夫山泉对品质的管控深入到田间地头。对此,农夫山泉南涧县茶厂负责人周红海对记者表示:“一开始,农民们并不理解为什么要改变,我们就和他们算经济账,农户觉得能赚到钱,就逐渐愿意去改变。农户增收之后,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云南的茶永远不够卖,我们现在做的扶贫,看起来是在帮助农民。但其实是云南的好山好水、绿水青山在支持农夫山泉,是农民在牢固农夫山泉的供应链、加强农夫山泉的供应系统。”钟睒睒对记者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传统制茶工艺与工业数字化碰撞出的不仅是效率与品质的提升,更是一条从茶园到市场的价值跃升之路。钟睒睒所言的“云南茶向上竞争”愿景,正通过标准化生产体系的落地逐渐具象化。茶农的竹篓里装的不再只是鲜叶,更是可量化、可持续的发展机遇。

责任编辑:蔡伊静
相关推荐
农夫山泉投资捐建茶叶初制厂落成 助力云南茶产业转型升级

“云南的茶叶是长出来的,不是种出来的,只要能找到云南茶产业的制约因素所在,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未来云南茶叶销量将会非常可观。”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对记者表示,农夫山泉捐建的工...[详细]

食品饮料企业争夺餐饮场景

健康消费理念正逐渐渗透进餐饮场景,食品饮料企业正通过产品创新开启"第二增长曲线"。与以往餐饮场景下出现的高糖碳酸饮料相比,伊利、元气森林等企业推出的乳制品佐餐饮品更具健康属性的同...[详细]

存量竞争时代,水井坊突围样本

行业寒冬之下,水井坊的突围路径清晰可见——以场景创新激活需求,以渠道精耕提升效率,以品牌升维构建壁垒。这不仅为自身赢得增长动能,更为行业提供了"穿越周期"的实践样本。当多数酒企仍...[详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