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凌晨,喜马拉雅公告称,公司已正式授权签字人代表签署撤回美股IPO计划请求。
此前有知情人士告诉贝壳财经称,相关管理部门更属意喜马拉雅在科创板上市,但出于股东等多方因素,喜马拉雅最终决定赴美股IPO。
今年5月1日凌晨,音频平台喜马拉雅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首次公开发行(IPO)申请,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XIMA”。招股书显示,2018年到2020年及2011年一季度,喜马拉雅的营收分别为14.8亿元(人民币,下同)、26.8亿元、40.5亿元和11.6亿元。
营收逐步多元化,腾讯、百度、小米等入股
招股书显示,目前喜马拉雅的多元化变现渠道包括付费订阅、广告、直播、教育服务以及其他创新产品和服务。其中,2020年付费订阅收入超17亿元,同比增长41.3%。2021年第一季度喜马拉雅移动端用户付费率达到13.3%。2020年广告收入超10亿元,同比增长73.9%。2020年,喜马拉雅活跃内容创作者超过520万人,并帮助超过16.1万名内容创作者及第三方IP版权方实现了约13亿元分成收入。
运营数据方面,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喜马拉雅全场景月活跃用户已达到2.50亿,包括喜马拉雅移动端月活用户1.04亿和IoT及其他第三方开放平台月活用户1.46亿,累积了包含100个品类的2.8亿条音频内容。喜马拉雅移动端用户日均收听时长从2018年的123分钟增长到了2020年的141分钟。
财务方面,喜马拉雅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在逐渐收窄。2018年到2020年及2011年一季度,喜马拉雅的营收分别为14.8亿元、26.8亿元、40.5亿元和11.6亿元;2018年到2020年及2011年一季度调整后净亏损(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7.74亿元、7.73亿元、5.47亿元和2.49亿元。
喜马拉雅采取AB股制度,A类普通股和B类普通股的持有人享有相同的权利,但具有不同的表决权和转换权。每股A类普通股将享有一票表决权,而每股B类普通股将享有十票表决权,并由持有人随时转换为一股A类普通股。在任何情况下,A类普通股均不可转换为B类普通股。
在首次公开募股前,喜马拉雅持股比例超过5%的主要股东为喜马控股有限公司、触控音效有限公司、上海兴翀信息技术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上海聚苗信息技术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组成的投资实体、Trustbridge Partners VII和Image Frame Investment(HK) Limited分别持有13.6%、13.5%、10.7%和7.5%和5.4%,其中喜马控股有限公司、触控音效有限公司分别是喜马拉雅的两位创始人控制。
此外,招股书显示,腾讯、阅文、百度、小米、好未来、索尼音乐为喜马拉雅的战略投资者。主要财务投资者包括美国泛大西洋(3.620, -0.14, -3.72%)投资集团、挚信资本、高盛、兴旺投资、创世伙伴资本、普华资本、合鲸资本等。
长音频增长迅速,行业盈利时间待考
喜马拉雅判断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背景下,“音频”行业的发展势在必然。由于音频的伴随特性,音频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比如与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用电器、智能家居、车载结合,是物联网场景服务的黄金搭档;音频有助于人们抵御信息爆炸伴生的干扰和诱惑,有助于人们因专注、沉浸,而拥有定力;音频能给人类带来的价值,并未被充分挖掘,因而其产业价值也被严重低估了,虽然音频行业在过去的几年中迅猛增长,但若是放眼未来看,音频的真正价值发现才刚刚开启,尤其在联网及车载场景中。
但在长音频领域,喜马拉雅也不乏竞争者。包括此前上市的荔枝FM,还未上市的蜻蜓FM,以及近期对长音频进行重点布局的腾讯音乐集团。但整个领域也存在长期难以盈利的问题。PGC平台,如蜻蜓等,在有声书、知识付费上,成本投入较大,虽然有营收规模和用户规模,但盈利能力一直待考,也并未实现上市。UGC平台,如荔枝等,虽然通过主播、社区等降低了内容成本,但仍未实现盈利。同时,长音频领域,还将面临来自效率更高的短视频和直播的挑战,进一步被挤压用户时长。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音频用户群体,预计到2023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将超9亿。同时,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在线音频市场,2018年在线音频收入占全球15%左右,并将以4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中投公司数据显示,中国在线音频市场的收入从2016年的1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9.4%,预计到2025年将进一步增长至1201亿元,在此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5.8%。中国音频货币化的主要方式包括会员订阅,付费点播内容,广告,实时流媒体和教育。
人工智能大模型搅动算力江湖,GPU算力一卡难求,传统算力“无人问津”。这种趋势也体现在上游芯片厂商的报表中。2023年上半年,澜起科技津逮服务器平台产品线营收萎缩到仅0.14亿元,令公司营...[详细]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分析称,Micro OLED将成为现阶段主流技术,但该技术目前仍受制于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等。而Micro LED技术在对比度、反应性、寿命、省电等方面表现均优于Micro OL...[详细]
“随着科技企业在技术领域持续加大研发力度,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国内企业主动向苹果等大型公司发起维权,也是国内企业以法律维护自身知识产权的一次有力尝试。”信息消费联盟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