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企业报道>> 科技>> IT数码>>正文内容

两大央企强强联手 中国“稀土航母”有望诞生

2021年09月24日 来源:观察者网

五矿稀土9月23日晚间发布公告宣布,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五矿集团有限公司、赣州市人民政府等正在筹划相关稀土资产的战略性重组。公告称,有关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五矿稀土公告截图

公告提及的三方中,五矿集团和中铝集团均为中国六大稀土集团之一。中铝集团由国务院国资委100%控股,主要从事铝、铜、稀有稀土及相关有色金属矿产品的冶炼、加工等,持有中国稀有稀土股份有限公司52.96%的股权。

而五矿稀土的实控人五矿集团同样由国资委全资控股,持有前者23.98%的股份。财报显示,五矿稀土主要从事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稀土深加工产品经营及贸易,是国内最大的南方离子型稀土分离加工企业之一。此外,中国五矿旗下五矿有色还持有厦门钨业8.6%的股权。

除两大央企强强联手外,赣州市人民政府参与此次重组也引起关注。

赣州是知名的“稀土王国”,是我国南方离子型稀土发现地、主产地,全球每年70%的中重稀土产自于此;赣州市国资委控股的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也持有六大稀土集团之一的南方稀土集团约94%的股份。

因此有分析认为,此次重组很可能也会涉及南方稀土集团,若三家集团的稀土资源得到整合,将形成一家堪称“稀土航母”的超级稀土集团;“新生”的五矿稀土此前的运营规模也将完全打开,国内稀土资源分布“北轻南重”的格局将迎来融合。

自去年5月以来,稀土价格开启新一轮上涨行情,稀土主流产品镨钕、铽、镝等价格均在今年创下近10年新高。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监测的数据显示,9月23日,稀土价格指数为252.1点,较去年5月初的129.5点,上涨94.67%。两大稀土央企强强联手的消息一出,市场方面,9月24日三大股指低开,上证指数开盘报3637.87点,下跌0.12%。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低开0.20%和0.18%。但稀土板块逆势领涨,五矿稀土开盘涨停。化工、煤炭、钢铁板块则跌幅靠前。

中国是稀土储量大国,也是全球稀土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据估计有4400万吨的稀土储量。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2020年全球稀土储量为1.2亿吨,这意味着中国的稀土储量占到了全球稀土储量的三成以上。

但此前,中国稀土行业曾长期存在行业布局混乱、非法稀土交易猖獗等乱象。2011年,工信部提出组建“1+5”全国大型稀土集团方案,即形成北方一家稀土公司和南方五家稀土公司的新格局。六大集团的组建方案于2014年获得批准。

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则明确,六大集团在2020年底要完成对全国所有稀土开采、冶炼分离、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整合。

据介绍,若按照稀土品种细分,六大集团中的南方稀土、中国稀有稀土均握有轻稀土资源和中重稀土资源,五矿稀土属于中重稀土公司,北方稀土旗下则以轻稀土为主。

值得一提,就在9月23日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指出,中国稀土行业仍有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例如,轻稀土占稀土总量70%以上,目前产品大量积压,应对轻稀土和中重稀土突施分类管理,逐步、适时放开对轻稀土的管控,采取措施鼓励应用。“我国已成为稀土净进口国,中重稀土原料尤其紧张。在保证环保达标前提下,应适当增加南方中重稀土开采,确保资源供应安全。”

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的2021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显示,南方稀土、中国稀有稀土和五矿集团开采的中重稀土合计指标为7806吨,占到中重稀土总指标的67.9%;开采轻稀土合计指标2.8万吨,占到轻稀土总指标的39.1%。

图自:工信部

图自:工信部

由于具备优异的磁、光、电性能,稀土是冶金、军工、石油化工等领域的重要原材料。今年一季度受全球经济回暖等因素影响,稀土行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主要稀土品种价格涨幅明显。尽管二季度下游磁材企业需求不及预期一度导致原材料价格下跌,但三季度下游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再度拉动稀土报价走高。

责任编辑:郑伊丹
相关推荐
津逮服务器盈利能力遭质疑 澜起科技“第二增长线”消退

人工智能大模型搅动算力江湖,GPU算力一卡难求,传统算力“无人问津”。这种趋势也体现在上游芯片厂商的报表中。2023年上半年,澜起科技津逮服务器平台产品线营收萎缩到仅0.14亿元,令公司营...[详细]

企业争相布局新一代显示技术 Micro OLED与Micro LED谁是最优选?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分析称,Micro OLED将成为现阶段主流技术,但该技术目前仍受制于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等。而Micro LED技术在对比度、反应性、寿命、省电等方面表现均优于Micro OL...[详细]

智臻智能向苹果索赔100亿元“进行时” 5月5日将在上海再次开庭

“随着科技企业在技术领域持续加大研发力度,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国内企业主动向苹果等大型公司发起维权,也是国内企业以法律维护自身知识产权的一次有力尝试。”信息消费联盟理...[详细]

返回顶部